说真的,俄罗斯这是摆明了告诉大家:你们盯着我,我也能顶着你们飞过去。9月25号,俄国防部突然放出个重磅消息,说他们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飞了一圈,时间长达14小时,飞得是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这俩战略要地的中立空域。听着是不是就感觉不简单? 巴伦支海紧挨着北欧,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重要活动区域,更是北极航道的关键起点。那条能缩短亚欧航运距离的北方航道,今年货运量都冲到3790万吨了,俄罗斯正靠着核动力破冰船把这儿打造成战略生命线。 鄂霍次克海更不用提,这片海域是俄太平洋舰队核潜艇的常驻地,之前“奥列格大公”号核潜艇就在这儿发射过“布拉瓦”潜射导弹,射程轻松突破9000公里。 把这两个点串起来飞一圈,等于把自己的海空战略威慑力亮了个底朝天。 当然,这种级别的飞行不可能单打独斗。俄空天军早早就安排了苏-35和苏-30SM战斗机全程护航。这两款战机都是空战中的硬角色,能随时应对空中突发状况。 长时间飞行最考验的就是续航能力,图-95MS机组在途中顺利完成了空中加油,这才撑过了整整14小时的航程。这种协同能力,不是临时凑数能办得到的。 果不其然,在飞行的某些阶段,外国战斗机跟了上来。北美防空司令部后来证实,他们出动了F-16战斗机、E-3预警机还有KC-135加油机,专门过来识别和追踪。 但俄方早有准备,所有战机都严格卡在中立空域飞行,一点没碰美国和加拿大的领空。对方即便出动了大批兵力,最后也只能说“不视为威胁”,场面多少有点微妙。 这已经不是俄军今年第一次这么干了。光是北美防空司令部记录在案的,这都已经是第9次拦截俄战机的事件。就在前一天,两架图-95MS还在白令海附近飞了11小时,同样有战斗机护航。 这种高频次的巡航背后,藏着俄罗斯的深层考量。前段时间,北约在俄周边搞了一连串演习,美欧还扬言要取消对乌使用远程武器的限制。 俄罗斯刚结束的“大洋-2024”军演就是回应,那可是30年来最大规模的海军演习,400多艘舰艇、125架飞机在多个海域同步行动。 这次图-95MS的长航时飞行,算是把军演的威慑力延续下来了。用实打实的飞行能力告诉对手,自己的远程打击力量随时保持战备。 图-95MS这型轰炸机本身就是个传奇。它虽然是老平台,但经过升级后依旧锋利。在之前的“大洋-2024”演习里,同类型的图-160轰炸机就曾在巴伦支海发射巡航导弹,精准打击目标。 这种既具备实战能力又能秀肌肉的装备,成了俄罗斯战略威慑的重要抓手。毕竟能连续飞14小时不落地,本身就是种硬实力的证明。 有人觉得这只是常规巡航,没必要过度解读。但看看时间点和航线就明白没那么简单。巴伦支海连着北极航道,鄂霍次克海守着太平洋门户,这两条线都是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命脉。 现在北极的战略价值越来越高,俄罗斯正在全力扩建核动力破冰船船队,“楚科奇”号刚下水,“列宁格勒”号也已开工。保住这些海域的控制权,就是保住未来的战略主动。 同时,这种飞行也是在给盟友传递信号。今年7月,图-95MS还和中国的轰-6K在太平洋北部联合巡航,展现了协同作战能力。 这次单独行动,则是彰显俄罗斯独立应对压力的底气。不管周边局势多紧张,自己的战略投送能力一点没打折扣。 北美防空司令部说这是“常态活动”,这话没说错,但常态背后是实力的较量。俄罗斯就是要用这种“常态”告诉所有人,即便被多方关注,自己的战机照样能在关键海域自由飞行。 14小时的航程,飞过的是两个战略要地,展示的是海空协同的能力,传递的是绝不妥协的态度。每一次起落,都是对战略威慑力的一次校准。 这种操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强大的体系支撑。从战机维护到空中加油,从航线规划到应急响应,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完不成任务。 俄罗斯用一次完美的长航时飞行证明,自己的战略打击体系依旧可靠。那些盯着它的势力,终究没能拦住它的翅膀。 这趟飞行就像一句无声的宣言:我的空域我做主,我的威慑力随时在线。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里,这种硬实力的展示,远比千言万语更有分量。 官方信源:人民网国际频道《俄战略轰炸机巡航白令海 美方拦截但不视为威胁》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