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郑重宣布了!荷兰政府26日宣布,将把在殖民时期通过掠夺获取的2.8万余件化石

经略简料 2025-09-29 10:44:47

荷兰郑重宣布了!荷兰政府26日宣布,将把在殖民时期通过掠夺获取的2.8万余件化石收藏品,尽数归还印度尼西亚。 荷兰政府在26日的一份声明,震动了整个文博界。他们最终做出决定,要把殖民年代从印度尼西亚掠取的、数量高达 2.8 万件的化石藏品,一次性全部交还回去。 这事儿,可不小。 它不仅仅是一次外交姿态,更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向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为自己构建的“殖民文物合法性”叙事。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块“爪哇人”头盖骨化石。1891年,荷兰医生杜布瓦在爪哇岛发现了它,这是全世界发现的第一块直立人遗骸。 它的存在,直接改写了人类进化史,证明了人类的演化并非以欧洲为中心。这样一个殿堂级的国宝,现在也要回家了。 长期以来,西方博物馆总有两个万能的借口。一个叫“我们有更好的保存条件”,另一个叫“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听起来冠冕堂皇,但荷兰自己的一份独立委员会调查报告,却把这层虚伪的面纱彻底戳破了。报告直言不讳:这些文物是通过“胁迫”和“掠夺”得来的,在法律上,它们从未属于过荷兰。 你看,这根本不是什么保管,而是非法持有。当荷兰选择归还“爪哇人”这种级别的文物时,它放弃的就不只是一件展品了,而是那个自封的“人类文明守护者”身份。 荷兰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面对掠夺来的历史,真正的负责不是“保管”,而是“归还”。神话,该结束了。 当然,这次归还也不是荷兰单方面的良心发现。这背后,是原属国不懈的努力。 印尼从2022年起就正式提出归还要求,持续施压是关键的催化剂。 在全球去殖民化浪潮下,这种历史原罪带来的道义压力,让所有前殖民国家都坐立不安。 荷兰的选择很聪明。与其被动地背负历史包袱,不如主动出击。 印尼总统为此访问海牙,两国部长签署交接文件,荷兰不仅卸下了道德重负,还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实实在在的外交成果。 这是一种策略的转变,从消极应付历史遗留问题,变成了积极履行当代国际责任。 荷兰的举动,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今年早些时候,他们已经向尼日利亚归还了超过100件青铜器,这表明其政策是连贯的。 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些还在顽固坚持的机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冬宫、日本东洋馆等等。 尤其是对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作为文物掠夺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我们流失在外的文物数以百万计,单单一个大英博物馆就藏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 将掠夺来的东西堂而皇之地陈列,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说白了就是一种“可耻的强盗行为”。 荷兰模式提供了一个“双赢”的样本:主动归还不仅修复了历史关系,双方未来甚至可以共同展开科学研究,保全了文物的研究价值。 这给那些顽固派提了个醒:如今的国际地位,靠的是规则与尊重,而不是殖民时代的船坚炮利。迟早要还的,不如主动点,还能落个好名声。 所以,荷兰归还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一种颠覆。它颠覆了旧的、不公的文化秩序,确认了追索国的主体权利。 那些至今仍紧握着掠夺宝物的国家和博物馆,正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 是选择跟上时代,赢得尊重与未来;还是继续抱着旧梦不放,最终被时代浪潮拍得粉碎?答案,其实已经不言而喻了。 参考资料:中国网 《荷兰宣布将殖民时期掠夺的2.8万余件化石归还印度尼西亚》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