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而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这两点都想错了!” 那位俄罗斯专家的话算是戳破了层窗户纸,把俄伊两国一些不切实际的心思摆到了明面上,先看俄罗斯,俄乌冲突拖了这么久,表面上2024年GDP增速能有4.1%、总量突破200万亿卢布,可这多半是战时经济的虚火:航空业靠甩卖PD-26发动机换钱,480万美元的低价都没人接,彼尔姆工厂只能裁员关灯;民生领域更不用提,食品价格同比涨了12%,不少家电还得靠从中国“灰色进口”。 偏偏在对华合作上,俄罗斯还透着股矛盾劲儿,一边每年往中国输88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中国进口量的40%,靠这根能源管线续命;一边又在2024年偷偷给海参崴口岸的中国家具配件加征55.65%关税,连光伏组件、AI服务器都禁运,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实在看不出有资格觉得中国该无条件帮衬。 而伊朗的处境比俄罗斯更显被动,被西方封锁几十年,通胀率连续三年超30%,全国铁路电气化比例还不到10%,德黑兰到马什哈德900公里的路程,火车得跑12小时,沿途果蔬损耗每年就得扔好几亿美元,核信息泄露后怒拆27个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控设备,看似强硬,实则是114公斤60%丰度浓缩铀摆着,西方制裁只会变本加厉的无奈之举。 可即便如此,伊朗对中国也没少摆姿态:虽说每天给中国供100万桶石油,但中国进口伊朗原油仅占总量的13%,远没到离了就活不了的地步;反倒是伊朗得靠石油换基建,攥着中国4000亿美元投资修铁路、建核电站,才能勉强缓解民生困境。 再说说他们那两个错得离谱的想法,其实都跟自身处境的误判有关:第一个只要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纯属给自己加戏,欧美制裁俄罗斯,是为了遏制其地缘扩张;盯着伊朗,是因为核问题风险,本质都是围绕自身利益的博弈,哪有闲心先扫清俄伊障碍再集中对付中国?何况中国早铺好了能源后路,俄罗斯原油仅占中国进口的19.3%,沙特还占14.7%,算上中亚、非洲的供应国,足足有40多个来源,根本不是非谁不可。 至于第二个“中国该无条件出钱出力”,就更没道理了,中伊合作从不是单方面施舍,伊朗拿石油抵基建款,中国拿到稳定的能源供应,还打通了中欧联运的新通道;中俄天然气合作是长期协议定价,中国花的钱换来了每年880亿立方米的清洁能源,不仅满足一亿多家庭使用,还比从澳美进口液化天然气省了30%成本,这些合作里,每一分钱都有实实在在的回报,哪来的“应该”一说? 说到底,三国能站成稳定的三角平衡,靠的从不是谁依附谁,而是互相需要的平等合作,中国要能源多元化和地缘战略缓冲,俄伊要资金、技术解制裁之困,俄罗斯靠对华能源出口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中国靠这条管线降低了对西方能源的依赖;伊朗靠“石油换基建”补上了基建短板,中国则借此拓展了中东市场,这种各取所需的平衡,才是合作的根基。 中国愿意伸手,是因为合作有利可图,更是为了维护多极世界的平衡,要是真把自己当挡箭牌漫天要价,最后只会发现,没了平等互利的支撑,再看似稳固的三角也会塌,毕竟现在的中国,早不是需要仰人鼻息的角色,俄伊手里的筹码,其实没他们想的那么值钱。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6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