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引以为豪的奥运会,越来越让人无语。9月18日,国际奥委会拒绝了西班牙等国提出的禁止以色列运动参加国际赛事的提议,认为政治不能干预运动员平等参赛,这有违体育精神。 可如今提起奥运会,不少人却只剩一声叹息。 9月18日国际奥委会那句“政治不能干预运动员平等参赛”还在耳边。 转天就给另一些运动员套上了枷锁,这样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事情得从两天内的两个决定说起。 9月初,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安达卢西亚等地区的政府和20多个体育协会联名写信给国际奥委会。 理由是“以色列行动违反人道主义”,要求暂停以色列运动员的参赛资格。 但国际奥委会给出明确答复:拒绝。 可谁也没料到,仅仅一天后,同样在米兰的执委会会议上,国际奥委会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亮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他们允许这两国运动员参加2026年米兰冬奥会,但必须是以“中立个人身份”。 不能代表国家,国旗、国歌不能出现,连申请表上都不能标注国籍,只能写出生城市。 这样的区别对待,国际奥委会并非没有解释,但仔细琢磨,满是自相矛盾。 他们说限制俄白是因为其奥委会“违反宪章”,比如主张乌东地区体育组织归其管辖。 可对以色列,却绝口不提加沙地带的硝烟与奥林匹克“和平源泉”的倡导是否冲突。 外界看得明白,这种差异背后藏着大国政治的影子。 双标的伤害,最终都落到了最无辜的群体身上,运动员。 中国运动员也没少遭遇这种“选择性公平”。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潘展乐打破游泳世界纪录后,中国泳队被反复尿检,每人平均次数高达21次,是美国选手的近4倍。 即便所有结果都是阴性,美媒还在阴阳怪气地质疑,反倒是美国运动员因感冒药检出违禁成分,一句解释就安然无恙。 双标的影子,其实早就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反复出现。 1976到1992年,南非因种族隔离被长期禁赛,那时奥委会强调“体育不能容忍歧视”。 可2024年巴以冲突正酣,以色列却能全身而退。 比政治干预更隐蔽的,是资本对体育精神的侵蚀。 国际奥委会2021到2024年的收入高达77亿美元,可分给运动员的直接资助少得可怜。 大部分收入流向了行政成本和储备金,光储备金就有48.8亿美元。 运动员拿奖牌的奖金全靠各自国家奥委会发放,新加坡金牌得主能拿74.5万美元,而国际奥委会连基本的参赛补助都没有, 所谓的“运动员至上”更像句空话,曾经我们熬夜守在屏幕前,为奥运健儿呐喊,为体育精神感动。 可现在,政治的算计、资本的贪婪,正在一点点弄脏那束圣火。 国际奥委会一边喊着“体育无关政治”,一边做着最政治化的决定。 一边说要公平,一边用双重标准对待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奥运会不该是这样的。 它应该是每个运动员靠实力说话的赛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应该是成就梦想的舞台,不是资本逐利的工具。 只有真正推动奥运会“去政治化”“去资本异化”,让运动员回归“公平竞技”的核心。 那束象征希望的圣火,才能重新照亮全世界,让我们再找回曾经对奥运会的热爱与自豪。 信息来源:新华网2025-09-20发布:国际奥委会允许俄罗斯、白俄罗斯运动员以中立个人身份参加米兰冬奥会 市场星报2025-09-20发布:国际奥委会拒绝禁止以色列参赛 环球时报2025-09-19发布:“禁止以色列参赛”呼吁被国际奥委会拒绝,西班牙反应分化
国际奥委会真的是太牛了,48小时内连出两个决定。一个是拒绝西班牙禁赛以色列的呼
【505评论】【19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