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域外势力胆敢介入的话,那么解放军一定会是打一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争,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围点打援”。 1932年苏家埠战役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用三千人围困安徽六安苏家埠,诱使国民党三个旅前来增援,最终以六千主力在韩摆渡设伏,全歼敌军并俘虏总指挥厉式鼎。这场战役创下红军史上规模最大、缴获最多的纪录,更被美国西点军校纳入教材。 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战术进化出更复杂的形态。1947年清风店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三万人包围邢台,诱使傅作义派出第八十九军增援,在清风店一线布下口袋阵,三万五千人伏击部队仅用三天便全歼敌军。 次年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更是在黄河南岸同时设伏区寿年集团和邱清泉兵团,创造了解放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消灭国民党机械化部队的战例。 当历史战例遇上21世纪科技,战术内核正经历质变。2025年台海周边,解放军已构建起多层次反介入体系: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形成4000公里拒止圈,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可打击移动中的航母,北斗卫星系统与无人机群组成实时侦察网络。在福建沿海,PHL-191箱式火箭炮的射程覆盖整个台湾海峡,其制导火箭弹误差不超过10米。 日本智库推演显示,若2026年冲突爆发,解放军可能采取“巴士海峡封锁”策略:在台湾南端与菲律宾北部之间设置导弹陷阱,迫使美军航母编队进入预设火力网。 与此同时,电子战部队可瘫痪关岛基地的通讯系统,潜艇群在第二岛链外围构建水下屏障。这种立体化拒止体系,使得美军从夏威夷增援的航母群需要至少72小时才能抵达战区,而解放军登陆部队可能在此之前完成主要作战目标。 美军介入台海的成本正在指数级增长。2025年6月“海峡雷霆-2025A”军演中,解放军航母编队在巴士海峡实弹射击,模拟打击移动靶标。 五角大楼评估认为,当前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面临三大脆弱点:横须贺基地处于东风-26射程内,嘉手纳空军基地的跑道在30分钟内可被导弹覆盖,而冲绳民众对军事部署的反对率已达67%。 经济账本同样严峻。兰德公司测算,美军若在台海损失一艘航母,将直接导致其全球战略收缩,国内军工复合体面临数千亿美元损失。更现实的是,美国当前在印太地区仅能保持一个航母战斗群常态化部署,而解放军已拥有三艘航母及配套驱逐舰群。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围点打援”战术中的“援军”越来越成为高风险选项。 在解放军反介入体系与域外势力干预成本的双重挤压下,台湾当局正陷入战略迷雾。2025年“汉光41”演习暴露出严重问题:台军主力坦克中超过40%服役超过30年,防空系统拦截率在电子干扰下骤降至35%,而储备的30天弹药量在持续消耗战中仅能支撑72小时。更致命的是,台湾能源进口98%依赖海运,而解放军潜艇群已具备封锁台湾东部航道的能力。 这种实力对比的逆转,在军事演习中已现端倪。2025年9月东部战区“联合利剑-2025B”演习中,解放军首次展示“无人化登陆”概念: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组成先锋,摧毁台军海岸防御工事,随后气垫登陆艇搭载两栖合成营实施垂直登陆。整个过程在北斗导航系统支持下,误差控制在米级精度。 当历史战例的智慧遇上现代科技革命,台海博弈正从传统的军事对抗,演变为涵盖科技、经济、民意的综合较量。解放军“围点打援”战术的现代化转型,不仅是对经典战法的继承,更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前瞻性布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略博弈中,每个技术参数的突破、每次军演的细节、每份智库报告的数据,都在重新定义台海的力量平衡。 这场较量最终将走向何方?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一次导弹试射的轨迹里,藏在每一艘航母的航行日志中,更藏在两岸民众对和平统一的共同期待中。你怎么看这场正在演进的战略博弈?
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9-29 08:21:26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