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拿不出证据,东北“间岛”地区就归韩国!” 1908年,日本人在中日韩三国谈判桌上,嚣张地对中方叫嚣,对此,中方代表拿出一张韩国人绘制的地图:好好看看,这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底是谁的?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证据”根本站不住脚。比如那份《钟城郡守移牒》,早已被证实是日本方面炮制的伪文书。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日本已经吞下朝鲜,所谓“韩国主权”其实已经被日本控制,说穿了就是日本借朝鲜之名,行染指中国东北之实。 对于清政府来说,这场谈判可不是简单的外交过招,而是一场背水一战。 彼时的清朝早已江河日下,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气势,中方代表一度陷入被动。要想守住这块土地,必须拿出能让对手闭嘴的证据。 所谓“间岛”到底是怎么来的?最初不过是图们江北岸一小块滩地,因为朝鲜人经常越江租地开垦,当时中国地方官出于人道和实用考量,允许其临时种植。 没想到,朝鲜人把这个地名音译成“间岛”,结果时间一长,竟把整个图们江北大片土地都称为“间岛”,地名混淆、概念扩大,给日本人留下了操作空间。 日俄战争后,日本直接接管了朝鲜,随即派宪警越江,在中国领土上设立所谓“统监府间岛派出所”,赤裸裸的军事入侵。 一边搞地名混淆,一边派兵强占,日本这招“两手准备”玩得极其娴熟。当时的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意识到问题严重,迅速派出吴禄贞前往边区调查。 吴禄贞不负重托,带队走遍延吉、汪清、和龙等地,足足用了73天,行程2600多里,绘制出《延吉边务专图》。 并写出近十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书》,用事实和数据把“间岛属于中国”这件事从地图、人口、行政、语言等角度一一说清楚。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也在悄悄展开。 宋教仁化名潜入日本间谍组织“长白山会”,获取了大量日方伪造文件的情报,并编写了一本名叫《间岛问题》的书,用国际法和历史材料直接反击日方主张。 但真正扭转局势的,是柏文蔚的一次“孤胆潜行”。谈判陷入僵局之时,柏文蔚接受秘密任务,前往汉城寻找铁证。 他化装成海外商人,潜入朝鲜王府圈层,靠一口流利的朝鲜语和几件精致的礼物,成功结识了当时户曹尚书的儿子朴容晚。 这个朴公子嗜赌如命,柏文蔚顺势下套,花30两黄金外加一只翡翠鼻烟壶,换来了一张关键地图。 这就是朝鲜地理学家金正浩在1860年绘制的《大东舆地图》。地图上清清楚楚标着:图们江以北归属清朝,以南为朝鲜咸镜道。 这不是别人画的,是朝鲜人自己画的。也就是说,连韩国的祖先都承认这片土地不属于朝鲜。 柏文蔚带着地图急速返程,日本方面察觉后派人一路追截,他几次换乘马车、伪装身份,总算把地图带回了谈判现场。 当地图在谈判桌上展开的那一刻,现场气氛瞬间冻结。日韩代表面面相觑,斋藤季治郎脸色铁青,韩国代表更是低头不语,连话都不敢接。 事实摆在眼前,连自己祖宗都不支持的主张,还有什么可争的? 1909年9月4日,《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正式签订,这场“间岛风波”暂时告一段落。 条约明确规定:图们江为中韩边界,江北的“间岛”属于中国,朝鲜侨民可继续居住,但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受中国地方官管理。 日本虽然保留了设领事馆的权利,但被迫撤回了文武人员,军事控制彻底泡汤。 这场外交博弈,是晚清少数几次成功守住领土的案例之一。虽然日本后来在1931年全面侵占东北,但“间岛”的归属已经先行定论。 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地区也一直由中国实际管辖,现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如今,韩国官方从未否认这片土地属于中国,朝鲜政府更是态度明确。但韩国一些民间组织和个别政客,仍时不时跳出来炒作“间岛归属”,甚至鼓吹“地图修正”,把历史当儿戏。 面对这类言论,中国政府一贯立场鲜明:延边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法理与事实俱在,不容置疑。 信息来源: 《间岛》——百度百科
1996年,在获得朝鲜领袖信任后,韩国特工朴彩瑞躲入了卫生间,脱下了裤子,忍着巨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