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大“受辱”后,美媒建议轰炸联合国总部的风波,与国际地缘政治中沙特、巴基斯坦和中国形成战略三角的新动态,共同揭示了当前全球秩序的多重变革线索。 这两件事看似孤立,实则反映了传统单极体系的松动和多极化世界的加速形成。 本月下旬,纽约联合国总部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详细描述了他的遭遇:与夫人梅拉尼娅使用自动扶梯时经历急停,两人险些摔倒;演讲时提词器故障长达十五分钟;事后还得知大会堂音响存在问题。 特朗普将这些事件称为“三重蓄意破坏”,并要求特勤局介入调查。 联合国发言人迅速作出回应,解释称扶梯停运可能是美方摄影师倒拍时触发了安全装置,而提词器则完全由白宫人员自行操作。 这种技术性解释与“蓄意破坏”的指控形成鲜明对比。 风波升级后,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杰西·沃特斯在节目中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提出“要么退出联合国,要么把它炸了”,甚至提到“使用毒气弹”的极端建议。 这些言论迅速引发广泛谴责。联合国方面对此表示“震惊”,指出此类言论“既不好笑,也不讽刺”。尽管沃特斯后来私下道歉,但言论的破坏性已经造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风波背后存在着现实的财务背景。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摊款国,长期拖欠会费,截至今年仍欠约30亿美元。 这种“技术性欠缴”导致联合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甚至不得不考虑压缩成本进行改革。一边欠费一边指责联合国设施陈旧,这种矛盾现象引人深思。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东地区悄然发生着更具战略意义的变化。 九月十七日,沙特阿拉伯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明确规定“对任何一国的侵略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 巴基斯坦随后表示,其核计划“将可提供”给沙特。这一动向被分析人士视为中东安全格局的重大调整。曾长期依赖美国保护的沙特,正在将“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 沙特此举源于对美国中东政策可靠性的深度疑虑。 特别是近期以色列在卡塔尔对哈马斯高层采取行动时美国的冷漠态度,进一步动摇了沙特的信心。 在这个新形成的战略三角中,中国扮演着核心连接点的角色。中国已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武器供应国之一。 巴基斯坦使用中国生产的歼-10CE战机的成功案例,提升了中国武器的国际声誉。 这种合作正在向高科技与安全领域延伸,例如沙特主权基金投资中国量子计算实验室,以及三国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从地缘经济视角看,三国合作呈现出创新模式。中国对沙特出口的太阳能板有部分经由巴基斯坦中转组装,形成独特的“借道”贸易。 在金融领域,三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选择在跨境石油贸易场景进行测试,这种绕过美元体系的结算机制已开始小规模运行。 两相对照,联合国总部内的风波与中东战略格局的重塑,勾勒出截然不同的国际关系范式。 一边是面对意外事件时诉诸阴谋论和极端言论的冲动反应;另一边则是基于长期利益计算和 战略互补性的理性合作。 这种对比体现了国际政治思维方式的差异,也预示着未来全球秩序可能的演变方向。 沙特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国家利益的冷静评估。这种多元化战略可能成为其他海湾国家效仿的模板,进一步加速国际力量的重组进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秩序重构的关键时期,各国都在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外交路径。无论是联合国总部内的争执,还是中东地区的战略调整,都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 这些变化要求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超越简单的是非判断,把握世界格局演变的深层脉络。
特朗普在联大“受辱”后,美媒建议轰炸联合国总部的风波,与国际地缘政治中沙特、巴基
重楼读世界
2025-09-28 21:46: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