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他们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以为那是光鲜的享受,其实那可能是他们凌晨四点爬起来,背着器材爬雪山、踩泥泞,只为在哨所给一群冻得发抖的士兵唱完一首《祖国不会忘记》。 我见过一位女歌手,在海拔5000米的边防连演出时,嘴唇发紫,氧气瓶就在台下,她一边吸氧一边唱,唱完直接躺倒。 没人拍她,也没人发朋友圈,但那天晚上,好几个新兵偷偷哭了。 军队文艺工作者不是明星,也不是特权阶层。2016年改革后,七大军区文工团撤并,人少了七成,剩下的得考射击、背负30公斤装备行军、学战场急救——不是演戏,是真练。 他们穿军装的时间,比穿演出服多得多。 你以为他们在“露脸”? 其实他们是在替那些沉默的战士说话。 那些没机会上新闻的巡逻兵、守礁人、炊事员,他们的故事,是靠这些演员用快板、小品、民谣,一句一句唱进人心的。 抖音上一条《强军有我》MV能破三亿播放,不是因为明星效应,是因为它让年轻人第一次看见:原来军人不是海报上的剪影,是会流血、会想家、会累到蹲在地上喘气的普通人。 我们总在说“最可爱的人”,却很少问:谁在让“最可爱”被看见? 真正的敬意,不是比较谁更苦,而是明白:有人在前线扛枪,有人在后方点燃火把。 没有火把,再硬的脊梁,也会被黑暗吞没。
你看到他们在舞台上唱歌跳舞,以为那是光鲜的享受,其实那可能是他们凌晨四点爬起来,
大气暖鱼鱼
2025-09-28 21:24:2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