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海棠经雨胭脂透 2025-09-28 18:28:54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丝毫不管他,但钱永刚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如果我爸整天盯着我学习,我可能早就被逼疯了。这是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家教秘诀。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国之栋梁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令今天许多"鸡娃"家长难以想象的开明与豁达。 1955年,当钱学森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回国时,没人能想到这条归国路会如此坎坷。 美国政府并不愿意放这位掌握了火箭技术的科学家回国。当钱学森准备带回国的书箱被海关扣下,声称里面"有密码本"时,噩梦开始了。 牢房灯光整宿雪亮,每隔十分钟警卫开铁门查房,脚步声像锤子砸太阳穴,仅仅两周时间,39岁的壮汉就瘦成了皮包骨,放出来时皮鞋空荡荡地挂在脚上。 七岁的钱永刚对那段日子有着模糊但深刻的记忆,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把他从学校接回家,行李已经打好放在门厅,他连课桌抽屉里的蜡笔都没拿全。 1955年9月,当他们的客轮抵达香港,钱学森踩上罗湖桥的水泥地,仰脸望着天安门方向的红霞,喃喃道,总算是回来了。 这段经历,对年幼的钱永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亲眼目睹了父亲为国家和民族尊严所作出的牺牲,这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环境大变,7岁那年的钱永刚从美国学校辍学离开,在北京的小学教室里,他看着黑板上写满了"山、石、田、土"的方块字,有些傻眼了,国内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环境。 不光是钱永刚,习惯喝冷牛奶的兄妹俩,看着热过的牛奶感到十分新奇,公务繁忙的钱学森看出了孩子们的胆怯,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放凉了就可以喝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既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体现了钱学森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过分干涉,给予足够的空间自己适应。 钱学森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放养式",他很少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 哪怕是钱永刚贪玩,在一次竞赛考试中,只考了区区30分回家,换作普通家庭,父母可能会大发雷霆。 但钱学森只是平静地开解他,以后生活中遇到的考验,或许都是你没学过的东西,有这个认识,竞赛就没白参加。 这种豁达的态度,让钱永刚不仅没有因失败而沮丧,反而学会了从挫折中汲取经验。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钱永刚高中毕业后想去当兵入伍时,钱学森的反应也是出人意料的平静,他亲自送儿子上了运兵车,钱永刚就这样,第二次离开了学校。 有趣的是,尽管团里的人都知道他是"钱老的儿子",但钱学森从未利用自己的地位为儿子谋取任何便利。 1977年,已经30岁的钱永刚又面对人生的岔路口,已经成为军人的他,又想恢复学业,投身到学海中去,于是他想干就干,直接扭头去参加高考。 最终,钱永刚成功考入了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在国防科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来还担任了钱学森图书馆的义务讲解员,向年轻人传播父亲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可在1985年,钱永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职赴美深造。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阶梯教室里,37岁的他坐在首排,白发教授用教鞭点他,你就是钱博士家孩子?这个场景仿佛是对父亲当年在同一所学校任教的某种呼应。 可最终,他却再次决定中断学业选择回国,延续父亲的志向,这一选择,体现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家国情怀,也是对父亲教育的最好回应。 在他的一生中,中断学业毅然踏入一个新环境,出现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钱永刚却都充满了勇气,想来这一切,也是父亲当初的教育,给了他勇敢的底气。 正如钱永刚所说,我父亲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不是知识,而是如何思考,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0 阅读:227

评论列表

Donald

Donald

8
2025-09-28 19:11

为啥不鸡娃,因为钱学森眼里这个娃笨得无可救药,他的智商无法理解人为什么能这么笨,还不如放养算了。

明天更美好

明天更美好

3
2025-09-29 13:22

主要是钱学森太忙了,没办法照顾到自己的小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猜你喜欢

海棠经雨胭脂透

海棠经雨胭脂透

不被定义的我,享受这份自在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