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设“鸿门宴”杀死瓦岗军首领翟让,徐世勣被砍伤,单雄信下跪求饶,一旁的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皆无动于衷,冷眼旁观。 随着瓦岗军的势力不断壮大,翟让这位 “草莽首领” 与李密这位 “落魄贵族” 之间的矛盾,也渐渐开始显现。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翟让主动提议尊奉李密为 “魏公”,自己则只担任司徒一职。 从表面上看,这是翟让的谦让之举,实际上却标志着瓦岗军内部权力失衡的开端。李密出身名门望族,自身又极具才华,很快就吸引了房玄藻等一批文人谋士前来投奔。这些人大多有着强烈的功利心,他们天天在李密耳边煽风点火,劝他早日 “确立正统地位”,暗地里则将翟让视为阻碍李密掌控大权的绊脚石。 翟让的亲信王儒信,私下里劝说:“您才是瓦岗的根基,李密不过是个外来者,凭什么骑在您头上发号施令?不如趁早把兵权夺回来,让他当个有名无实的空头魏公!” 翟让的哥哥翟弘,更是说话毫不避讳:“天下之大,能当皇帝的人凭什么不能是你?你要是不愿意,不如让我来做这个天子!” 两人之间的矛盾很快就摆到了台面上,有一次,翟让看中了李密麾下谋士崔世枢的家产,竟然直接派人将崔世枢关押起来,逼迫他交出钱财;还有一次,李密手下的将领率军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战利品,翟让却直接派人去索要。 一天,李密在中军大帐中设宴,邀请翟让前来赴宴。翟让的部下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纷纷劝说他多加小心,可翟让却觉得 “大家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没必要这么多疑”,最终还是带着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以及单雄信、徐世勣等人前往赴宴。 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则被李密安排在偏席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密忽然笑着站起身来,对翟让说道:“最近我偶然得到一把上好的弓箭,听闻翟司徒是用弓的高手,不如试试这把弓的威力?” 翟让接过弓箭,转身朝着帐外的箭靶走去,准备一展身手。就在他全神贯注地调整姿势、瞄准箭靶时,李密朝着站在身后的蔡建德使了一个隐蔽的眼色。 蔡建德手持大刀,猛地朝着翟让的脖颈砍去。这位瓦岗军的初代首领,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就轰然倒地。 帐内陷入一片混乱,早已埋伏好的士兵们见状,立刻手持兵器冲了出来,翟弘、翟摩侯等人当场被砍死,翟让带来的亲兵也在帐外被李密预先安排好的人全部杀死。 徐世勣见情况不妙,转身就朝着帐外跑去,可刚跑到帐门口,就被一名埋伏的士兵一刀砍中,他当场昏死过去。 单雄信心里十分清楚,自己是翟让信任的部下,如今翟让已死,自己肯定也难逃一死。情急之下,单雄信跪倒在地,对着李密磕头求饶。 而坐在偏席上的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动作。程咬金本就是在李密的提拔下才崭露头角的,自然站在李密这边;秦琼和罗士信看着地上的血迹,眼神中甚至还隐隐透露出一丝快意 , 毕竟杀死他们老上司张须陀的仇人翟让,就这样死在了眼前,也算是间接为张须陀报了仇。 李密的谋士房彦藻悄悄对李密说:“单雄信这个人反复无常,今天他能跪在您面前求饶,明天说不定就会背叛您投靠别人,不如趁现在杀了他,以绝后患!” 可此时的李密正志得意满,觉得能够收服单雄信这样的猛将,更能彰显自己的气度和胸怀,于是他亲自上前扶起单雄信,又立刻让人去救治受伤的徐世勣。 这场 “鸿门宴” 看似以李密成功夺取瓦岗军的最高权力告终,实际上却为瓦岗军的最终覆灭埋下了隐患。 李密虽然如愿掌控了瓦岗军的兵权,却也因此失去了军心,那些跟随翟让多年的老部下,觉得李密 “忘恩负义”,对他心怀不满;而新归附的将领,也看穿了李密 “心狠手辣” 的本性,对他产生了戒备之心。瓦岗军内部曾经坚固的 “兄弟情谊”,在这场血色饭局后完全破裂。 杀死翟让后,李密变得越发骄傲自大,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他不顾谋士们的劝阻,执意要与王世充正面硬拼,结果导致瓦岗军被击溃。 走投无路之下,李密选择投奔了李渊。可他始终不甘心屈居人下,没过多久,就偷偷离开长安,想要重新招兵买马,东山再起。最终,李密在熊耳山被唐军追上杀死。 瓦岗寨这场惨烈的内讧,从本质上来说,是 “绿林江湖的道义” 的破灭。翟让天真地以为,只要凭借 “兄弟情谊”,就能维系住瓦岗军的团结。 李密则错误地认为,只要铲除了翟让这个 “障碍”,自己就能牢牢掌控瓦岗军的权力,却忽略了人心的重要性 ,一旦人心涣散,再强大的军队也会不堪一击。
李密设“鸿门宴”杀死瓦岗军首领翟让,徐世勣被砍伤,单雄信下跪求饶,一旁的秦琼、程
绝世剑王
2025-09-28 17:57:5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