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

兰亭说事 2025-09-28 13:43:29

“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向西方低头,就要通过制裁中国的粮食和能源,让十四亿人陷入饥荒。 伊曼纽尔觉得中国14亿人吃饭得靠进口粮食,70%石油得从海上运,美国只要卡住马六甲海峡,就能让中国没饭吃,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智商也高不到哪去。 他根本没摸透中国在粮食方面的真实家底。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1.4万亿斤,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球每5斤谷物里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这可不是靠进口能堆出来的体量。 而且中国早就把主粮安全攥在了自己手里,水稻和小麦的自给率高达95%,玉米基本也能自给自足,真正需要进口的主要是大豆、高粱这些用来榨油和做饲料的作物,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3179万多吨粮食基本都是这类,就算断了也影响不到老百姓的吃喝。 为了保住饭碗,中国早就下了硬功夫,18亿亩耕地红线守得牢牢的,截至去年底耕地面积还比2020年多了2800万亩,达到19.4亿亩。 更关键的是高标准农田已经建了超过10亿亩,中央投入一年比一年多,2024年亩均补助都提到2000元以上了,配套的水渠修了1000多万公里,田间道路1200多万公里,就算遇上极端天气也能稳住产量。 2024年夏天的“龙舟水”、秋季的暴雨台风都没挡住丰收,亩产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公斤,单产提升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增产,这背后都是卫星遥感、智能装备和高产品种在撑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到63.2%了,种地早就不是靠天吃饭的老路子。 中国在储备粮上也特别上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把家底盘得明明白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低温准低温仓容就有2亿吨,光小麦和稻谷的库存就够全国吃一年以上,远超国际警戒线。 36个大中城市的成品粮储备能保障15天以上,还有6900多家应急加工企业,一天能加工170万吨粮食,够全国吃两天,就算真有突发情况,也能马上补位。这些数据随便查都能找到,伊曼纽尔怕是连国家粮食局的官网都没点开过,就敢喊“饿死十四亿人”。 还有能源领域,他盯着马六甲海峡说事儿,好像卡住这儿中国就没油用了,其实这招早就不管用了。确实中国有50%的进口原油要走马六甲,但这只是众多通道里的一条,而且占比还在慢慢降。 2025年前两个月,俄罗斯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进口了156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19%,把沙特都挤到了第二位,而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只有164万吨,还降了14%。伊拉克、阿联酋、巴西都是稳定的供应源,特别是巴西,前两个月进口量涨了31%,早就不是单靠中东的格局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修好了绕开马六甲的“能源走廊”,从2009年就开始运营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到2024年底已经输送了超过5000亿立方米天然气,能供27个省份和香港的5亿多人使用,相当于减少了6.66亿吨标准煤的消耗。 这条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出发,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接连到中国新疆,全程1833公里,每年能送600亿立方米天然气,根本不用碰海上航道。中俄之间的原油管道也一直在稳定输油,前两个月那1568万吨原油很多都是通过陆路管道过来的,美国就算想拦也没地方下手。 这些布局都不是临时抱佛脚,“十四五”期间中央在能源通道上砸了不少钱,就是为了避免被卡脖子。现在中国的能源进口来源国遍布全球30个,陆路管道和海上运输形成了互补,马六甲海峡的分量早就不如以前了。 说到底,伊曼纽尔这话就是典型的信息滞后,既没去中国的农村看看金色的麦浪,也没翻看过海关总署的进口报表,更没研究过中国这些年的粮食和能源战略。 中国能把14亿人的吃饭问题解决好,能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站稳脚跟,靠的不是运气,是年复一年的硬投入和早有预谋的布局,这些扎实的家底,可不是他一句轻飘飘的威胁就能撼动的。

0 阅读:5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