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军力如果放到中东,能达到什么水平?直白点说,朝鲜一旦加入中东战局,可能三天就被打垮,实力弱得实在离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如果把朝鲜的军力搬到中东战场,场面很可能远比想象中尴尬,纸面上,朝鲜确实有庞大的规模:超过一百万现役军人,预备役数百万,核弹与远程导弹足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 光看这些数字,似乎是个不可忽视的重量级力量,可一旦放入真实的战场环境,特别是中东这样体系化、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地区,它的强项和短板都会被放大,结果未必能撑过几天。 朝鲜最显眼的优势在于人数和核武,人多是朝鲜军力的传统底牌,现役部队的数量在中东任何一个国家面前都能压倒性占优,但人数再庞大,如果缺乏先进武器和足够的补给,很快就会变成负担。 核武器则是另一张看似坚固的护身符,火星系列导弹射程覆盖一万多公里,中东完全在其打击范围之内,美军的评估也承认,要想彻底摧毁朝鲜的地下核设施,至少需要持续空袭一个月。 核武器更多是一种政治和战略意义上的筹码,而不是可以随时在战场上使用的战术工具,中东战场追求的是快速、高强度、体系化的作战方式,动辄诉诸核打击,不仅会招致全面报复,更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 相比之下,常规力量的不足才是致命之处,朝鲜的装甲部队大部分仍是冷战时期的老型号,面对以色列的梅卡瓦四代,几乎没有可比性,后者配备了主动防护系统,能够拦截来袭的火箭弹和导弹,而朝鲜的坦克炮火力与防护力都严重落后。 空军方面,米格21和米格29仍是主力,雷达探测距离有限,在以色列F-35I这种隐形战机的打击范围内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海军也缺乏远洋作战能力,舰艇吨位和火力都难以与中东主要国家的护卫舰相比,防空与电子战更是短板,面对现代化的空袭与导弹雨,拦截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让朝鲜难以持久作战的,其实是后勤,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数月,一旦战线拉长,连坦克和运输卡车都可能停在原地。 更糟糕的是,朝鲜军队长期训练在山地与寒冷环境下,若突然投放到沙漠作战,不仅装备会因高温和沙尘大幅增加故障率,士兵的适应性也将受到考验,在现代战争中,后勤补给决定能否持续作战,单靠人数堆叠远远不够。 如果尝试以时间线推演,情形就更清晰,假设第一天清晨部队进入战区,空军在数小时内就会遭遇压制,制空权迅速丧失。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里,装甲与地面部队在缺乏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将被集中火力摧毁,损失惨重。 到第三天,导弹与火箭炮虽然还能造成局部骚扰,但整体战斗力会因燃料短缺与补给断裂而骤降,地面部队只能被动防守或被迫后撤,所谓“三天就被打垮”的说法虽然有夸张成分,却揭示了现实的核心逻辑:缺乏空军、海军和后勤保障,任何庞大兵力都会迅速失去作用。 从战略层面看,朝鲜未必会选择直接参战,更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军工技术输出、导弹与无人机合作,或是支持代理人力量间接介入。 事实上,伊朗的一些导弹技术就曾借鉴朝鲜的陀螺仪系统,这类灰色操作远比直接派出常规军队来得实际,核威慑依然是最后的底牌,它能让对手不敢贸然发动全面进攻,但并不能弥补常规力量的短板。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朝鲜的军力如果放到中东,能达到什么水平?直白点说,朝鲜一旦加入中东战局,可能三天
历史趣闻星
2025-09-28 12:01:19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