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周锡玮: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军队,唯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敢喊出这句口号——“为人民服务!”而且是大声地喊,当着全世界的面大声地喊。 这可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它就像基因一样,深深地刻在这支军队的骨子里,是一种从最开始就许下的承诺。 1944年,毛主席第一次明确提出这句话时,就不是凭空喊出的口号,而是对这支军队诞生以来所作所为的精准概括——从秋收起义时保护百姓的庄稼不被踩踏,到长征路上战士们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半块青稞饼分给老乡,早就用行动把“人民”二字烙在了军旗上。 从这句口号第一次被提出来,已经伴随这支军队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五个字,清清楚楚地定义了这支武装力量到底是什么属性。 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背着药箱在枪林弹雨中给村民治病,新四军靠着“军民鱼水情”在水乡芦苇荡里站稳脚跟;解放战争时,进城的士兵宁愿睡在街头也不打扰百姓,哪怕口渴也不拿群众一颗苹果。这些细碎的瞬间,比任何宣言都更能说明问题:这支军队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而是和老百姓拧成一股绳的自己人。 放眼全球看一看,真的很难找到第二支军队,会这么旗帜鲜明、这么坦荡响亮地,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核心宗旨,还在阅兵的时候对着全世界大声喊出来。 美军的宗旨里写着“保卫国家利益与宪法”,俄军强调“捍卫祖国主权”,其他国家的军队要么服务于特定政权,要么聚焦于军事防御,谁也不会像解放军这样,把“人民”放在最核心的位置,还如此公开地昭告天下。 毕竟对很多军队来说,“为谁服务”是藏在规则背后的潜台词,可解放军偏要把它喊得人尽皆知,这份坦荡本身就透着不一样的底气。 就像去年夏天黄果树瀑布景区里,武警官兵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维持秩序,战士们帮游客抬行李、找走失的孩子,谢绝了无数递过来的矿泉水,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25年在暑期守在那里。 搁在别的国家,军队执勤多半是荷枪实弹的戒备,可解放军的哨位旁总有帮人解难的身影。汶川地震时,空降兵冒着生命危险从五千米高空盲降,只为早点抵达灾区;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军队医疗队连夜驰援武汉,在方舱医院里和患者同吃同住。这些场景里,看不到冰冷的武器威慑,只有“人民需要就上”的本能反应。 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它在告诉全世界,这支军队不是给哪个特定的利益集团干活的,更不是一部冰冷的战争机器,它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守护者。 中国的制度里,“人民当家作主”从来不是空话,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自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反观那些把军队当成统治工具的势力,永远理解不了这种“军民一体”的逻辑——他们怕军队和人民走得太近,而解放军恰恰因为扎根人民,才拥有了最坚实的力量源泉。 阅兵式上那句响彻天安门广场的“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演给外人看的戏码,而是对历史的回应,对人民的承诺。 从战火中诞生的那一天起,这支军队就没忘记过自己的根在哪、为谁而战。这种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比任何先进武器都更有力量,也正是这份独一无二的底色,让它成了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的“人民军队”。
由台军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主导的号称“最真实的兵推”今天发表总结报告,承认解放军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