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宣布了 9月27日,特朗普一句100%药品关税把全球市场砸醒,现在白宫宣布给特朗谱的100%药品关税打了折,欧盟日本等贸易伙伴其实只用交15%关税。这事儿得从两天前说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从10月1日起要对进口品牌药征收100%天价关税,吓得药企股价乱跳。 这哪是政策发布,分明是场先扬后抑的“极限施压”戏码。9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放话时,连豁免条件都列好了——必须在美国建厂。 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下来,刀锋却巧妙避开了“自己人”。白宫官员周五赶紧补了一刀解释:欧盟和日本这些“老盟友”还能按原协议享受最高15%的关税上限,毕竟7月刚签的贸易框架墨迹未干。可英国就倒了霉,美英贸易协议没谈拢,英国药企得实打实扛下100%的关税。这哪是贸易政策,分明是“朋友圈关税”——关系好的打折,关系一般的原价买单。 药企巨头的反应比病人吃药还快。诺和诺德、葛兰素史克股价应声下跌,阿斯利康也跟着缩水。但美国本土药企反而稳坐钓鱼台,强生早早在北卡投了20亿美元建厂,礼来更是砸下270亿美元扩建四个生产基地。特朗普的豁免条件摆明了是“交厂不交税”,药企想进美国市场,先交一份“建厂投名状”。难怪业内人士调侃:“这关税不是墙,是逼你买门票的栏杆。” 极限施压的戏码背后,是特朗普“制造业回流”的旧剧本重演。 他一边喊着“美国优先”,一边把全球供应链当筹码:药企要么来美国盖工厂,要么看着成本翻倍。就连厨房橱柜、软体家具都被扣上“国家安全”的帽子加税50%,重型卡车关税也涨到25%。可美国商会直接打脸:卡车进口国全是盟友,“国家安全”纯属借口。这种套路像极了商场促销先提价再打折——喊个天价,等你庆幸“幸好有折扣”。 全球药价可能真要跟着发烧了。美国市场家具价格去年已涨4.7%,药品关税若全面落地,患者买药的钱说不定能翻跟头。但特朗普压根不在乎,他5月就签行政令逼药价对标全球最低,甚至威胁不降价就课税250%。左手压药价,右手加关税,药企被夹在中间:成本涨了,售价还得跌,利润从哪来?最终埋单的恐怕还是病人。 中国药企倒是相对淡定。华海药业、健友股份纷纷表态“影响有限”,毕竟出口美国的多是仿制药,不在关税靶心。创新药企更聪明,直接靠合作授权(BD)让跨国药厂当“挡箭牌”。只有英国药企哭晕在厕所:脱欧时以为能单飞,现在连关税优惠都飞了。 这场关税闹剧暴露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本质:谈判桌下藏大棒,盟友敌人分菜单。 先甩个极端数字吓唬人,再慢慢“让步”,让企业觉得“建厂比交税划算”。但全球供应链不是乐高,拆了重搭的成本,最终会变成药价标签上的数字、股市里的红绿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