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航发)的驱动逻辑与产业链梳理 1.事件 美国财政部长史葛特·贝森特当地时间周三表示,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与特定化工品可能成为中美谈判中美国的重要筹码。 2.行业维持较高增速 航空发动机技术复杂度极高,是典型的长坡厚雪型赛道。美国的“筹码”言论,反而会加速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突破。 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有望从2025年的约30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500亿美元,年增长率预计超过10%,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关注国产化进程 目前C919客机使用的LEAP-1C发动机由美法合资公司提供,但其国产替代型号CJ1000A正在加速研制,预计2025年后将逐步批产。这是投资布局的重要时间窗口。 3.军工三季报业绩乐观 25Q3行业见底回升,大多数公司业绩环比/同比均有望回归正增长。航空发动机行业25Q2是生产经营底部,80%的公司25H1业绩出现下滑。机构预期航发底部公司在下半年具备较好投资机会。 十五五期间,航发链条业绩持续性较强,主要驱动: 新型号军机带动新产品放量;商用发动机国产替代;海外外贸产能外溢;燃气轮机国产代替;维修需求快速提升;军贸打开远期空间。 4.产业链 军发:航发动力、航发控制、航宇科技、华秦科技、图南股份、西部超导; 商发:航发科技、航亚科技、航宇科技; 燃机:应流股份、万泽股份、航宇科技、派克新材; 除了整机厂,上游的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高端材料,以及锻铸件等核心零部件,由于技术壁垒高且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性能,同样蕴含巨大投资价值。这些领域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将迎来确定的增长空间。
9月18日,美国财政部的数据,证实了这场“金融撤退”正在加速。当中国开始系统性地
【8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