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那么能打,为啥栽在麦城?要我说笑得最好,不如笑到最后! 公元219年冬,麦城城墙上的积雪被北风卷起,关羽攥着青龙偃月刀的手冻得发红。他望着城下东吴军的火把,喉头滚出不出一句话来!” 这位被后世供上神坛的“武圣”,当年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逼得曹操差点迁都。可就在他在前线大杀四方时,后方突然失守;明明带着精锐出征,最后只剩三百残兵突围。 一、“猪队友”拖后腿:再强的个人,也扛不住团队离心 关羽打襄樊那会儿,那叫一个风光:水淹曹魏七军,于禁跪地投降,庞德宁死不屈被斩。消息传到许昌,曹操都动了迁都的念头。可就在他盯着曹营庆功时,后院“轰”地烧起来了——守荆州的糜芳、士仁直接打开城门,投降了东吴。 这俩人为啥反水?《三国志》写得直白:关羽平时对他们“素皆嫌忌”,出征前还放话“还当治之”(回来再收拾你们)。吕蒙带兵到公安时,稍微吓唬两句“你们家属都在我这儿,降了保平安”,俩人立马献城。 更致命的是,关羽带的士兵大多是荆州本地人。吕蒙占领荆州后,把士兵家属全接到城里好吃好喝供着,还让人每天往城外送家书。士兵们一看“家里人都好好的,我在这儿拼命图啥?”,跑的跑、降的降。等关羽退到麦城,身边只剩三百多老弱残兵——这哪是打仗,简直是送人头。 真相1:再厉害的人,也得学会“攒人缘”。团队不是靠威慑,是靠信任。 二、“面子”大于“里子”:再硬的关系,也经不住随意消耗 孙刘两家原本是“战略合作伙伴”,可关羽一句话,直接把关系处崩了。当年孙权派使者找关羽,想让儿子娶关羽的女儿,结果关羽当场翻脸:“虎女安能配犬子?” 这话传回东吴,孙权脸往哪儿搁?要知道,孙刘联盟本是诸葛亮定的“保命符”,关羽却把它当儿戏。更离谱的是,他一边骂孙权,一边把荆州守得松松垮垮——吕蒙白衣渡江时,守军连警报都没拉响。 更要命的是,关羽压根没把“联吴抗曹”的大战略当回事。诸葛亮反复叮嘱“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他倒好,觉得“有我关羽在,怕个东吴?” 结果吕蒙偷袭时,东吴百姓都觉得“我们是帮刘皇叔出气”,连抵抗都懒得做。 真相2:再铁的关系,也得“定期维护”。面子换不来真心的合作。 三、“骄傲”遮住眼:再能打的人,也得看清脚下的坑 关羽的骄傲,是刻在骨子里的。他觉得自己是“万人敌”,打曹操不在话下,东吴那帮“鼠辈”根本不值一提。可他忘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曹操能联合孙权,孙权就不能联合曹操? 最让人唏嘘的是廖化的求援。关羽困在麦城时,派廖化往上庸找刘封、孟达搬救兵。结果这俩人说:“山郡刚归附,不能轻易动兵。” 关羽急得直拍大腿,可人家根本不买账。 还有他那匹赤兔马。跟着他南征北战三十年,早就是匹老马了。突围那天,赤兔马被东吴设的绊马索一绊,关羽直接栽下马来。 真相3:骄傲是勋章,也是盲目的陷阱。低头看路,比抬头看天更重要。 结语:英雄的败,藏着最清醒的活法 关羽被俘后宁死不降,最终被杀。有人说他“败得窝囊”,可我觉得,这才是他最动人的地方——他可以输掉战役,但绝不输掉气节。 千百年后再看这段历史,我们记住的不是他败在麦城的狼狈,而是他“义薄云天”的坚持,是他“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血性。
曹操问贾诩:“你为啥想不出‘白衣渡江’这样的计谋?”贾诩回答:“我虽说叫做‘毒士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