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终于办了件人事,硬刚美国的爸爸,但能不能办成还两说 9月25日,意大利与西班

暖心书语 2025-09-26 19:14:36

欧洲终于办了件人事,硬刚美国的爸爸,但能不能办成还两说 9月25日,意大利与西班牙史无前例地派出军舰,准备护送“全球坚韧船队”驶向加沙,公开挑战以色列长期维持的海上封锁。 意大利出动了两艘护卫舰,西班牙则派出近海巡逻舰弗罗尔以及后续准备增援的门德斯·努涅斯护卫舰。 这支规模空前的援助船队来自40多个国家,载有数千吨物资,目标是将药品和粮食直接送抵加沙。 对于习惯了只在联合国表态的欧洲来说,这一次确实办了件人事,但能否把这件人事办成,仍存在巨大的悬念。 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角度看,出兵护航并不是为了对抗以色列,而是出于保护本国公民和声援人道主义的政治需要。 尤其是意大利,国内工会早已威胁,如果船队遭袭就要阻止以色列相关货物进入港口;西班牙政府则一直高调支持巴勒斯坦,并推动承认其国家地位。 这一次,两国政府在舆论与政治压力下果断下场,试图用军舰展现责任感与存在感。 问题在于,这种护航到底能走多远?意西政府一再强调不是挑衅,而是人道义务,但在东地中海海域,一旦真与以色列军舰贴身,那就不是外交辞令能解决的事。 换句话说,他们把军舰开了出去,动作的确漂亮,但是否真有胆量硬顶,还不好说。 以色列的态度一如既往强硬,明确表示任何试图突破封锁的船只都会被拦截。 海军特种部队早已待命,必要时会像2010年马维马尔马拉号事件那样直接登船。 即便面对的是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军舰,以色列也不会轻易松口。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舰艇的护航就可能陷入两难:若真与以军发生冲突,风险远远超出人道任务本身,甚至可能触动北约内部的敏感机制;若临阵退缩或改道到以色列港口,则意味着护航的象征意义被大幅稀释。 考虑到欧洲向来怂包,而以色列又是美国的爸爸,这次护航行动,大概率不可能完全成功。

0 阅读:0
暖心书语

暖心书语

文字的力量,可以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