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38岁、35岁的两兄弟在自家承包的山药田相继触电身亡,事发地380伏地埋线仅埋50厘米,远未达到1米的国家标准,且变压器漏电保护装置完全失灵,导致第一人触电后未跳闸,酿成二次悲剧。家属质疑电力和监管部门失职,而事发后全县才启动安全排查。目前电力部门垫付20万丧葬费,称"判多少赔多少",建议走法律程序。本文结合事件细节、法律规定和网友观点,解析事故责任归属,普及触电维权常识。 一、一小时内两兄弟殒命:本可避免的连环悲剧 8月17日的河南鹤壁,成了张女士一家永远的噩梦。这天一早,38岁的大弟去承包的山药田干活,到了饭点电话没人接,家人赶紧让35岁的二弟去寻人,可这一去,竟是永别。 父亲随后赶到时,只听到二弟的惨叫声,伸手摸了下田里的铁丝,瞬间被电得缩回手——原来铁丝带电了!他立刻联系电力部门关闸,可等闸刀拉下,大弟早已没了气息,二弟浑身是电击伤,手心、腰腹全是伤口,送医后还是没能救活。 事后家人才知道,前一晚的雨水让地下埋线漏了电,电流顺着铁丝蔓延开。大弟干活时拉着铁丝走,当场触电;二弟想跨过铁丝救人,手刚碰到就被电倒,身体摔在铁丝上又遭二次电击。更让人痛心的是,两人触电间隔足足一小时,若漏电保护装置正常跳闸,本不会有第二条人命离世。 张女士说,他们种山药时压根不知道地下埋着线,附近连个警示牌都没有。之前扎地矛拉钢丝绳时没触电,谁能想到一场雨竟藏着致命危险?而事后挖开土地更惊人:电线埋深才50厘米,比国家规定的1米标准浅了一半,还带着氧化痕迹。 二、法律解析:漏保失灵、电线太浅,谁逃不了责任? 这起悲剧里,"谁该负责"是家属最迫切的追问,从法律层面看,责任方其实很明确。 1. 电力部门的责任跑不了 首先,380伏电压虽不算高压电,但《民法典》规定,电力企业对供电设施有检修维护义务,变压器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就是典型的维护不到位。正常情况下,漏保应该瞬间跳闸,可这台设备完全没反应,直接导致了二次事故,这是核心过错。 其次,地埋线深度仅50厘米,严重违反农田埋线1米以上的国家标准。就算电线是村民自行铺设的,电力部门作为供电方,明知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还继续供电,本身就存在监管失职。根据《供电营业规则》,供电企业得对用户受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这种明显的隐患没发现,责任无法推卸。 2. 责任主体不止一个 除了电力部门,当初自行铺设地埋线的十几户村民也可能要担责。虽然他们是为了浇地,但私铺电线未达安全标准,且没有设置警示标志,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安全风险,需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而监管部门的责任也不能忽视。家属质疑"为何不符合标准还能通电",这恰恰指向了日常监管的缺失。如果早做排查,根本不会等到两条人命来"提醒"。 3. 家属能拿哪些赔偿? 电力部门说"判多少赔多少"不是空话,根据法律规定,赔偿范围很明确,包括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 。兄弟俩各有两个孩子,还有年迈父母要赡养,光被抚养人生活费就是笔不小的数额。参考当地生活水平,两人的赔偿总额很可能达到百万级别,20万丧葬费只是杯水车薪。 三、网友怒了:"事后排查不如事前监管!"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讨论炸了锅,观点集中在这几点: - 痛惜派:"38岁、35岁正是家里的顶梁柱,四个孩子没了爹,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太惨了!" "用两条人命换来了全县排查,这代价实在太重了,早干嘛去了?" - 追责派:"漏保失灵、电线埋太浅,两个明显隐患摆在那,电力部门还好意思说'不回避责任'?这明明是失职!" "村民私铺电线有错,但电力部门不监管、不提醒,责任更大。" - 反思派:"邻村7月刚出过类似事件,为啥没吸取教训?非要等出大事才整顿?" "农村用电安全太薄弱了,不光是河南,全国不少地方都有这问题,得彻底排查才行。" 结论:悲剧不能只留"后事",更要留"警示" 事发近四十天,家属还在等一个说法,而全县的安全排查和警示牌,成了兄弟俩用生命换来的"遗物"。电力部门那句"判多少赔多少"听着诚恳,却掩盖不了事前监管缺失的本质。 这场悲剧留下的拷问,远比赔偿更值得深思:农村用电安全隐患还要靠"人命提醒"到什么时候?漏保失灵、电线不达标这些明显问题,为何非要等事故发生才被看见?那些类似的前车之鉴,到底该如何真正转化为防范措施? 你觉得这起事故里,电力部门该承担主要责任吗?农村用电安全隐患该怎么彻底消除?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河南信阳醉驾案的宣判还没影,肇事者的嚣张气焰倒先呛得人喘不过气!这哪是认错,分明
【1评论】【1点赞】
小理
回扣吃多了,害死人呀。追剧电力部门,鉴管人施工人,承包人,吃人民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