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的一天,面对美军包围,39军陷入绝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国中将吴信泉起

夏目君 2025-09-25 20:03:59

1951年的一天,面对美军包围,39军陷入绝境,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国中将吴信泉起了一大胆念头,竟然不开一枪困住美军7天7夜,李奇微认知被打破:仗还能这么打 1951年2月,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期间取得著名的横城大捷,联合国军遭到了重创。然而美军立即组织反击,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时间前线的战局不容乐观。 针对这种状况,彭总调整了战略,志愿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很快,志愿军各部分不同梯队依次北撤,就在战略北撤一切顺利的时候,处在第二梯队的第39军遇到了麻烦。 按照命令,39军接替第一梯队的防务,在洪川到春川一带执行防御任务。可就在他们完成任务北撤的时候,部队却在华川一带遭遇了李奇微的陆战一师。 1950年6月,李奇微临危受命,来到朝鲜担任第8集团军的总指挥。 到了1951年初,李奇微奉命带领联合国军发起全面反攻,虽然此时美军的总指挥还是麦克阿瑟,但他被撤换只是时间问题,李奇微得以不受限制,放开手脚去打。 当时,李奇微注意到了志愿军的动向,陆战一师刚刚占领了志愿军主动放弃的汉城,他们立即北上,没想到部队在华川的山谷里碰到了正准备北撤的第39军。 见此情景,李奇微自然不打算放过志愿军,可他与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打仗十分谨慎,在与志愿军交手过后,他对志愿军强大的战力有些忌惮。 如今遇到39军,李奇微也不敢贸然冲上去,他简单观察了华川的地形,决定利用火炮与空中的优势,切断39军的补给线与退路,将他们围困在华川山谷内再歼灭。 美军迅速开始行动,39军突然遭遇了敌人的绝对主力,部队打得也非常艰难,再加上敌人拥有空中优势,部队的补给线不断遭遇袭击,这让他们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 39军军长吴信泉也注意到了敌人的意图,眼下为了防止陆战一师撕破防线,他们不能立即撤退。吴信泉必须想办法让部队撤出包围圈,同时又能拖住陆战一师。 好在,吴信泉也是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将了,一天他带队外出视察地形,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时,吴信泉与参谋们观察华川地貌,忽然发现了一个水库。吴信泉灵机一动,回去后立即让人展开地图,他发现华川水库正好位于敌人的上游的高处。 吴信泉想起了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的事情,他立即派人调查水库的情况。侦察员费了一番力气,查清了华川水库的情况,此时朝鲜正是冰雪融化的时期,华川水库也在涨水。这几日,水库已蓄满,湖水都快漫到大坝顶部了。 吴信泉见状大喜过望,果然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他们这一边,他立即制定了引水淹敌的计划。起初,有人提议直接炸开大坝,吴信泉没有同意,他表示只需要开闸放水,就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大家对此还是无法理解,毕竟直接炸开大坝效果是最好的,可吴信泉有自己的考量。毕竟志愿军来到这里也是为了朝鲜人民战斗的,部队纪律要保障,华川水库对当地民众十分重要,他也不舍得毁掉。 1951年4月9日,随着吴信泉一声令下,10个闸门同时开启,湖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直扑下游。 吴信泉的这一招彻底把李奇微给打懵了,虽然他无法彻底搞清楚敌人受到湖水攻击后的情况,但通过监听,可以看出敌人那边被水攻打得够呛。 后来,李奇微在回忆中对这次的交战印象十分深刻,美军那时左翼和右翼的部队刚刚抵达进攻的位置,正准备发起攻击。 部队的计划就这么被突如其来的湖水给打乱了,华川一带有大量烂泥地,本就不适合机械化部队行动。 正陷在烂泥地的美军又遭到上游湖水的冲击,李奇微麾下一个炮兵营地被直接冲垮,他们刚刚架设好的一座浮桥也被冲毁,另一座也暂时无法使用。湖水还冲垮了公路,先头部队的诸多设备也被冲毁。 李奇微也没想到仗还能这么打,无奈之下他只能暂时中止了进攻计划,并派出特遣队打算夺取大坝。志愿军早有防备,他一直没能拿下大坝。 就在李奇微的部队被湖水困住的时候,吴信泉利用这个机会,成功掩护了其他部队撤离。靠着这一招,吴信泉不开一枪就困住了陆战一师,敌人被足足困了七天七夜,之后才得以继续前进。 此时,吴信泉早就顺利完成掩护任务,并带着39军从容撤退了。当李奇微终于派人占领大坝,他困住志愿军的计划已经彻底破产,李奇微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不久后,志愿军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吴信泉换来的这7天时间,给战役的准备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也彻底打乱了李奇微的部署。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夏目君

夏目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