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绍兴,男子网购了一台80寸的“小米电视”,安装宽带的师傅提醒他买的电视是假的!男子研究一番才发现,自己买的不是小米电视,而是“小米8K”电视,原来商品链接写着2025新款小米8K超薄全面屏80寸,男子被傻傻误导了! 绍兴的吴先生最近正忙着新房最后的收尾,客厅那面大墙还空着,总觉得少点啥。他心里盘算着得买台大电视放上去,想来想去觉得去实体店价格贵,还是网购更实惠,于是就打开购物软件开始挑选起来。 选来选去还是挑中了一台80寸的“小米电视”,可当宽带师傅上门安装线路时,师傅们例行公事地调试电视机,在摸了一下遥控器后察觉出了不对劲:“小米的遥控器不是这样的,你这个好像不对啊。” 吴先生当场愣住,电视开机没毛病,画质也算清晰,为什么会是假货?师傅继续解释:真正的小米电视遥控器上都有语音控制键,这是小米的标志性功能之一,而吴先生手里的遥控器,没有语音键,连一个像样的品牌标识都找不到。 吴先生赶紧翻来覆去检查,果然不对劲。更扎心的是当他看电视背面的铭牌时,只看到“高清液晶电视”几个字,压根没有小米的序列号(SN码)。熟悉电器的人都知道,SN码是验证真伪的关键,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多半是假货。 为了进一步确认,吴先生联系了小米官方客服。客服的答复让他心凉透顶:“没有SN码,那基本可以排除是真品。”这时吴先生才彻底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捡漏”,原来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意识到被骗后吴先生立刻联系卖家,商家一开始还装模作样,声称这不是假货,而是所谓的“合资代工产品”,意思就是“不是小米原厂,但质量也差不了”。可当吴先生质问得更急,商家才承认,这的确不是小米出品。 为了息事宁人商家提出一个方案,可以全额退款,并额外补偿500元,算作精神损失费,但条件是吴先生必须把电视退回去,而且要用原包装。 可吴先生刚搬新家,家里乱糟糟的,当初随手就把外包装给了保洁阿姨,估计早就扔掉了,他一时懊恼不已,但商家“很贴心”地表示,会给他寄一个新的包装箱子,让他装好寄回。 听起来很合理对吧?吴先生也觉得对方态度还算诚恳,就答应了。然而商家口头上答应寄箱子,可吴先生等了整整一周,物流信息毫无动静。他再次催问,对方要么已读不回,要么干脆不理。等到八月底,他才彻底认清:所谓的“补偿”,不过是拖延时间的托词,商家根本没打算兑现承诺。 走投无路的吴先生,想到了电商平台。他带着全部聊天记录、购物凭证和电视的照片,向平台提交了投诉。平台的回复,却让他心里再次凉了一半。 原来这家店铺交的保证金只有400多块,而吴先生要退的货款加上500元补偿,总额超过了保证金。平台的客服解释说,需要先催商家补齐保证金,还要上报领导审批,至于什么时候能解决?没时间表。 换句话说钱能不能退、什么时候退,全看商家和平台的心情。更无奈的是记者帮忙打电话到商家留下的售后地址,结果始终无人接听。一个好好的退货地址,变成了“假号码”,让人哭笑不得。 这件事暴露了电商平台的监管漏洞。表面上有保证金机制,实际上却是“有也没用”。一旦遇到恶意商家跑路,消费者只能干着急。 吴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更关键的是从法律角度看,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欺诈。 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明确规定:经营者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 《民法典》也指出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让另一方做出错误的决定,受害者有权撤销合同。《产品质量法》更是直言: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违者不仅要赔偿,还要承担行政处罚。 换句话说,吴先生完全可以要求退货退款,甚至三倍赔偿。不仅商家要负责,电商平台如果“明知或应知”却没有采取措施,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浙江的消保委和律师也提醒过消费者:买电器一定要认准官方认证的店铺,收到货后第一时间检查SN码、保修卡等关键信息,别光看Logo就放松警惕。同时,订单截图、包装箱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关键时刻就是维权的证据。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同情吴先生:“谁都有想省钱的时候,骗子太猖狂了。”也有人冷嘲热讽:“两千多块钱想买80寸小米电视,不被骗才怪。” 这种分歧其实折射出一个现实,消费者既渴望大品牌的品质保障,又容易被“超低价”诱惑。正是这种心理,被一些商家拿捏得死死的。 如果说网购的便利原本是为了让生活更轻松,那么如今却成了一些人设局的“陷阱之窗”,吴先生的故事不只是一个“被骗买电视”的笑话,而是一记警钟。它提醒我们在网购时代,便宜往往意味着风险,而维权之路,也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畅。 这场骗局里,有商家的套路,有平台的推诿,也有法律的空档。消费者要学会自保,但更重要的是,平台和监管部门要真正把关,别等到骗局一再发生,才姗姗来迟地“追责”。否则,下一个吴先生,可能就是你我身边的任何人。
小米YU7卖爆了我来泼水降降温大家都知道小米YU7的优点了,也看到锁单数据了
【19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