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以色列的处境显得更尴尬,禁止进入纽约的巴勒斯坦总统,联合国通过投票决定允许巴勒斯坦以视频方式参会。145个国家站在一起,给了巴勒斯坦继续发声的机会,本想把声音掐断,却因此让问题更公开,美国的阻挠反而被全世界看了个清楚。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突发奇想。长期以来,美国在巴以问题上一直护着以色列,在安理会上也屡次动用否决权,阻拦任何不利于以色列的提案。 而这次限制入境,说到底就是想封住来自巴勒斯坦的控诉。可是,美国忘了自己作为东道主是有责任的,阻止联合国成员国代表参会本来就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 这时中国的态度值得关注。中国在会议上指出,美国没资格把主办国的身份变成个人利益的工具,同时强调应该按照国际法保障各国的参会权利。 中国的立场不仅让巴勒斯坦得到支持,也把更多本就不满美国霸凌做法的小国团结了起来。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为弱者说话的机会,更是一次大家集体表达不满的时刻。 虽然巴勒斯坦最后只能通过视频参会,但意义已经不止在形式上。巴勒斯坦代表能讲出他们的遭遇,就意味着他们的立场被国际社会看见并认可。 事实上,国际上已经开始出现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推进承认巴勒斯坦的主权,如果这种态势继续发展下去,“两国方案”可能会重新被激活。 对巴勒斯坦来说,这是一种积累过程,而这次联合国的表态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美国把签证当成武器的做法其实已经不新鲜。无论是贸易还是地区冲突,美国常常把规则变成施压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阻力越来越大。 国际社会集体为巴勒斯坦开了一条通道,就说明美国以前的那套做法已经不再灵验。 更关键的是,这次事件让很多国家意识到,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美国即便依旧强大,也很难像过去那样随意操控国际舞台。 多极化正在成为趋势,当大多数国家联合在一起,美国不得不面对现实。 巴以问题本身充满复杂性和长期性,巴勒斯坦的困境不会因为一次视频参会就彻底改变。但这次事件让人们看到,哪怕面对阻挠,一个小国的声音也能在联合国被放大。 这背后的意义远超过一次发言,代表着国际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共同期待。 总结来看,美国想通过一纸签证禁令把巴勒斯坦挡在门外,但却没想到,全世界的支持反而让巴勒斯坦更有存在感。 这其实也揭示了一个现实:霸权可以一时横行,但挡不住越来越多国家团结站在一起。未来,美国如果还想用老办法来维持主导权,只会逐渐失去更多伙伴。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行动证明,国际规则和集体力量,才是真正能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
美国和以色列的处境显得更尴尬,禁止进入纽约的巴勒斯坦总统,联合国通过投票决定允许
幕沧小澜
2025-09-25 11:43:24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