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大讲话上严厉批评:“中国和印度通过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要资助者……为了结束战争,美国已做好充分准备,将征收一轮非常强硬的关税,这将很快停止流血冲突。” 特朗普口中 “中印资助战争” 的指控,从根本上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基本逻辑与事实真相。 首先,能源贸易作为国家间的正常经贸往来,本就受国际法保护,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中方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正当合法,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合理选择”,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直接驳斥这种指责的虚伪性,指出欧洲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远大于印度,且欧美自身也在从印度进口石油制品,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双重标准实在可笑。 从数据来看,俄罗斯石油出口向亚洲的倾斜确实是事实,2023 年底时流向中国的份额已达 45% 至 50%,印度的占比也升至 40%,但这本质上是西方对俄实施能源制裁后,全球能源贸易格局自然调整的结果,而非所谓的 “战争资助”。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政府在批评中印的同时,从未提及美国国内企业通过第三方渠道间接采购俄能源的事实,这种选择性失明让其指控失去了最基本的说服力。 至于特朗普寄予厚望的 “强硬关税”,早已被历史证明是弊大于利的无效工具。作为深谙 “交易思维” 的政客,特朗普对关税的迷信几乎深入骨髓,其第二任期刚开启便重启了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计划,宣称要通过这种方式平衡国内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 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这种单边主义手段早已破绽百出:2025 年 7 月,特朗普曾以 “印度进口俄石油” 为由对其输美商品加征两轮各 25% 的关税,可仅仅一个多月后,美印领导人便恢复通话并展开贸易谈判,所谓的惩罚性措施并未改变印度的能源采购策略。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耶鲁大学的研究早已预警,特朗普提议的关税上调将使美国有效关税率升至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引发连锁反应的贸易战,最终还会由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承担额外成本。 这种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操作,显然无法达成 “停止流血冲突” 的宏大目标,反而可能因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和通胀压力,让俄乌冲突的解决更加复杂。 从更深层的政治逻辑来看,特朗普此时抛出关税威胁,与其说是为了结束战争,不如说是为了兑现竞选承诺、巩固国内政治基本盘。2025 年开启第二任期后,特朗普面临着兑现 “振兴制造业”“美国优先” 等竞选承诺的压力,而加征关税既是其惯用的政策工具,也是向支持者展示强硬姿态的政治表演。 在俄乌问题上,他虽将 “结束冲突” 列为外交优先事项,却始终拿不出实质性方案,此前提出的停火计划已遭俄乌双方拒绝,如今只能重拾关税旧招,试图通过施压中印转移外界对其外交无能的关注。 与此同时,这种对外强硬的姿态也意在掩盖美国国内的分裂与治理困境 —— 就职首日便赦免千余名 “国会山骚乱” 参与者,两党对立导致政策难以落地,近半数美国人反对普征进口税,这些问题都让特朗普需要通过外部对抗来凝聚共识。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严重冲击了多边主义与国际法治根基。作为世贸组织创始成员国,美国本应遵守最惠国待遇等国际规则,但其却屡屡依据国内法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这种 “合则用,不合则弃” 的机会主义态度,正是对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公然践踏。 在联大这样的多边场合,特朗普不仅未展现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反而大肆批评联合国 “过时无效”,这种对多边机制的轻视与破坏,本身就与 “通过合作结束战争” 的初衷背道而驰。 事实上,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复杂的安全关切与地缘博弈,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平等对话与务实协商,而非动辄挥舞关税大棒的单边施压 —— 就连普京都曾表态愿意与泽连斯基见面谈判,特朗普却寄望于关税这种经济工具解决军事政治冲突,足见其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多么浅薄。 从现实效果来看,关税威胁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中印作为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其采购策略基于长期能源安全考量,绝非短期关税压力所能改变。中国已明确表示将 “继续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印度也通过苏杰生的发言划出 “捍卫国家利益” 的红线。 若美国强行加征关税,不仅会破坏美中、美印之间的经贸关系,还可能促使中印加速推进本币结算、能源合作多元化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美元霸权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更尴尬的是,欧洲国家在对乌援助与对俄能源政策上本就存在分歧,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可能加剧欧美裂痕,让本就脆弱的对乌支持联盟更加松散,反而为冲突延续创造了条件。
中方通知友好国家,要是信不过美西方,欢迎把黄金储备送来中国?美媒最近扔出个重
【35评论】【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