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军战车步步逼近,团长让林竞远开炮打掉它,却被他拒绝,战车又前进了2

逆影雷霆刃 2025-09-24 19:40:15

1944年,日军战车步步逼近,团长让林竞远开炮打掉它,却被他拒绝,战车又前进了200多米,团长坐不住了:“再不开炮,我就毙了你!” 1944年秋,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广西桂林作为连接西南各省的重要战略枢纽,成为中日双方必争之地。 在这场决定战局走向的战役中,一位年轻军官的英勇表现,为中国抗战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年20岁的林竞远,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后又进入四川战车防御炮教导队深造。 在那个年代,能同时掌握步兵指挥和炮兵作战双重专业知识的军官可谓凤毛麟角。 虽然年纪尚轻,但林竞远已经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胆识。 1944年秋,他被分配到93军战车防御炮营任排长,随部队驻守桂林前线,肩负起保卫这座战略重镇的重任。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严重落后,整个93军仅有两门战车防御炮。 这些珍贵的重武器不仅造价昂贵,运输和使用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 在战前部署会议上,多数资深军官主张将防御炮部署在相对安全的后方,但林竞远力排众议,坚持应将防御炮前置。 他认为,只有将防御炮部署在最前沿,才能充分发挥其阻击敌军装甲部队的威力。 林竞远的提议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毕竟这两门防御炮是部队最宝贵的装备,一旦损失将无法补充。 但林竞远据理力争,甚至立下军令状,最终说服了团长采纳他的方案。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战役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战斗在清晨时分打响。日军以一个装甲中队为先导,五辆战车呈楔形队形向中国军队阵地推进。 林竞远指挥两门防御炮隐蔽在精心构筑的掩体中,耐心等待最佳射击时机。 当日军战车推进到八九百米距离时,团长通过电话急切下令开火,但林竞远冷静地拒绝了。 他深知在这个距离上命中率极低,过早开火只会暴露阵地位置。 日军战车继续前进,团长第二次下令开火,甚至以军法相胁。 林竞远顶住压力,仍然坚持等待。直到敌战车进入400米有效射程,他才果断下令开火。 首轮射击命中目标但未造成致命损伤,林竞远立即亲自操炮,第二发炮弹精准击中敌军战车要害。 与此同时,另一门防御炮也成功摧毁第二辆日军战车。 面对突然的损失,剩余三辆日军战车仓皇撤退。 林竞远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立即下令转移阵地。 这个明智的决定使部队在日军报复性炮火覆盖前及时撤离,保全了珍贵装备和人员。 战后统计显示,这场战斗不仅成功阻击了日军装甲部队的进攻,更重创了敌军士气,为后续防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以中国军队成功守住阵地告终。 林竞远凭借专业判断和沉着指挥,为桂林防御作战赢得宝贵时间。 他的事迹在部队中传为佳话,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基层指挥员专业精神和英勇表现的生动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斗中,林竞远还展现出了卓越的战场应变能力。 当首发射击未能完全摧毁目标时,他立即亲自操作,确保第二发炮弹精准命中。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体现了一个优秀指挥员的专业素养。 抗战胜利后,林竞远所在部队进行整编,他被调往重庆步兵学校任教官。 虽然战功卓著,但他始终保持谦逊态度,很少向人提及当年的战场经历。 在教官岗位上,他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军官,为培养军事人才继续贡献力量。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受学员好评。 林竞远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英雄传奇,更折射出那个年代中国军人的专业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装备落后、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凭借智慧和勇气,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周旋抗衡。 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值得铭记和学习。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有无数像林竞远这样的普通军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用专业和勇敢书写了抗战的壮丽篇章。 他们的故事应当被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代代相传。 如今,当我们享受和平生活时,更不应忘记那些为保卫国家而英勇奋战的人们。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林竞远的经历也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整体状况。 虽然装备落后,但中国军人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这些战例不仅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 林竞远后来在步兵学校的教学生涯,也是抗战精神的一种延续。 他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传授给新一代军人,确保抗战中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这种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主要信源:(海峡都市报——靠近,再靠近 一炮打中日本战车!)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