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从我的认知来看,你不去惹恼他,那就是没事。 你可能听过德国政治家爱丽丝·魏德尔的名字,也可能完全陌生,但她已经不只是一个政客,每个人都能在她身上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围绕魏德尔的讨论,尤其是她对中国的态度,就像一场永远吵不完的大辩论,不同的版本,完全相反的解读,恰恰说明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政治人物的形象,是被无数叙事拼贴出来的。 一种流行的说法,把魏德尔描述成一个目光长远的战略家,她似乎看穿了旧世界秩序的破裂,认为欧洲必须走出自己的路:面对中国,要真诚合作,面对美国,要展示实力、敢于抗衡。 这种说法特别有市场,因为它满足了不少欧洲人心里那点想要“独立自主”的渴望,更让人信服的是,魏德尔确实研究过中国,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中国养老制度的。 所以支持者相信,她懂中国的历史伤痛,也知道不能踩红线,别嘴上说尊重,却一边把北约军舰开到中国家门口。 但还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在这个版本里,她不是欧洲的“解题人”,而是特朗普主义在德国的翻版,她所在的德国选择党打的旗号就是“德国优先”,和“美国优先”几乎一模一样。 魏德尔在欧洲政客里,算是最早凑过去跟特朗普团队拉关系的人了,虽说要说她把特朗普当成“救星”可能有点太夸张,但俩人在大多议题上的想法确实贴得特别近,基本就是你说东,我也不会往西的路子。 想想看,如果两人理念如此相似,她还真的不一定会站出来批评特朗普最出名的关税战,实际上,她演讲的重点,大多还是德国内政,比如移民问题,而不是国际关系。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两种完全矛盾的魏德尔形象,同时存在,并且各自都有一大批信徒,这正是数字时代的典型产物,她成了一个可以随意投射期待和情绪的“棱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上流传的“魏德尔盛赞中国”的视频,视频里,她痛斥美国霸凌,称赞中国的反制,看得人热血沸腾,可原视频实际上是2023年8月的一次竞选活动,她说的全是德国移民政策,和中国压根没关系。 而她的这种“移花接木”能骗过很多人,一方面是因为德语本身就有语言门槛,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愿意相信,魏德尔和她的政党在欧洲主流舆论里被贴了不少标签。 一些中国网友因此对她产生同情,觉得她和自己一样被不公平对待,再加上她在中文网络已经积累了不少流量,她就成了一个可以用来对抗“西方霸权叙事”的符号。 所以魏德尔到底是谁,可能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在这个全球化和社交媒体的时代,公众人物的形象早就不是单纯的“真实自我”,而是被不同叙事、立场、情感、操控共同塑造出来的复合体。 看懂这一点,比去争论她到底亲中还是反中更重要,保持冷静、核实信息,才是避免被“情绪化叙事”牵着鼻子走的最好方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
笑看云烟
2025-09-24 17:46:01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