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许光才系列奸.杀案。在互联网盛行之前,信息不流通,咱们国家又是地大物博,导致

晴话 2025-09-24 10:47:57

北京许光才系列奸.杀案。

在互联网盛行之前,信息不流通,咱们国家又是地大物博,导致消息滞后、延缓甚至隔绝的现象更加普遍。哪像现在,一旦发生个什么大案,很容易就传得人尽皆知,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发案率很高。

事实上,随着科技进步,基础治安防控网络越来越完善,各类侦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总的来说,全国的刑事案件发案率是呈下降趋势的,系列凶杀案就更少了,因为往往在第一二起案件发生后,凶手就落网了,压根没有继续作案的条件。

另一方面,互联网出现前,所有案件信息都被装订在纸质卷宗里,除了受害者家属和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之外,鲜有人知道具体案情。等到多年后网络兴起时,经过当事人的回忆或是媒体报道,公众才逐渐知道它们的存在。

北京“许广才强奸杀人案”就是这样一起案件。

1990年2月13日,北京市丰台区樊家村果园里发现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经查,女子户籍地在山东,来北京是到亲戚家作客。凶手用果树上缠绕的草绳将女子全身捆绑起来,对其实施奸污后,将其杀害。

同年3月9日,与樊家村直线距离仅有三十公里的前进村又发生一起类似案件,女青年杨某被发现死于的公路边的草丛中,生前受到性侵。

对比两起案件发现,凶手作案手法相同,现场留下的足迹和自行车印吻合,初步判定系同一人所为。

那时候没有天网监控,没有全国违法人员DNA信息库,办案除了主要靠走访、排查这些传统方式外,还非常依赖于侦查员的经验。

前期的走访未找到目击证人,两名受害者的人际关系也没有交叉,导致案件侦查迟迟没有取得进展。这时,专案组里一名老刑警想起了两年前的一起案子。

1988年3月5日,天津南开大学一名女生在北京朝阳区游玩时被奸杀,警方在现场除了提取到嫌疑人的足迹外,也发现了一排自行车轮胎印记。

那起案子尚未破获,如今类似的案件再发,且现场又出现了自行车印,会不会是沉寂两年的凶手“重出江湖”了?

经老刑警提醒,专案组立即调来卷宗核查,比对发现,三起案件的足迹一致。

受此启发,专案组扩大了时间范围,找出了1985年以来北京市区发生的未破获的18起奸杀妇女案件,又逐一梳理每起案件的特征,最后锁定当中的4起案件与本次的系列案相符,最早的一起发生于1987年。

这些案件的作案现场均在荒郊野外,空旷、偏僻,作案时不易被人发现,事发后尸体不会及时暴露,有利于嫌犯逃脱。

因这些案件发生在不同的地域,为了集中优势警力迅速推动案件侦查,北京市公安局牵头,抽调各地刑侦专家成立了级别更高的专案组,并要求全市所有公安部门积极配合。

专案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尸检结论、现场痕迹等方面着手,对这7起案件的已知线索进行了重新分析整理,从科学的角度归纳出了它们的相同点:

1.凶手的过程都是先奸后杀(七名受害者有一名存活);

2.凶手杀人的方式都是用刀刺入身体,使用的凶器为水果刀,但凶器都被带走了,未遗留在现场;

3.女尸被发现时,下身裸露,上衣扒至乳房上方,乳房上有被用力搓揉的印痕;

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1.有四名受害者分别被凶手用各种工具捆绑,另外三名受害者未受捆绑;

2.三名受害者的胸部和阴部受到多处刺伤,两名受害者被剖腹,内脏被扒出。;

3.七个发案地,有的隔得近,有的又相对较远。

4.有的案件现场有自行车轮印,有的又没有。

上面提到,七名受害者中有一人幸存,她是在1989年8月受到侵害的。据她描述:嫌疑人30来岁,北京本地口音,身高一米七左右,中等体形,方脸,留小胡子,骑一辆黑色自行车,车后有把蓝色的锁。

案发当晚,嫌疑人在北京火车站以介绍工作为由和她接触,随后带她到一家小饭馆吃饭,喝啤酒,结束后说骑车带她去上班的地方,途中对她进行了侵犯……该案中,警方找到那家小饭馆,对塑料框里当晚所有客人喝过的27个啤酒瓶进行了指纹采样留存,以便于日后比对。

幸存者提供的线索为专家组指明了一个方向,嫌疑人要把受害者骗到偏僻的地方,得有一个理由。“帮找工作”这理由虽然比较充分,可如果你在冷清的街道上碰到个人说帮你找工作,肯定不会轻易相信。换个角度,若你在火车站、汽车站、综合市场这些本就存在职介所的人流密集处遇到此类人,就不会有那么高的警惕防范心了。

民警马上拿来地图,在上面标注出七个案发地,然后在其附近寻找类似的热闹场所,它们周围还真都有这样的地方。最远的一处,离案发地也只有十三公里。

有了这一发现后,专案组当即调整了办案思路:其一,侦查工作继续开展;其二,来一招引蛇出洞,成立十个小队,每队六人,每天的任务就是轮换着在城内主要的车站、广场埋伏,一名女同志负责扮演“猎物”,另外五名男同志暗中潜藏,随时准备抓捕嫌疑人。

行动刚开始时,大家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可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一周过去,半个月过去……嫌疑人迟迟未现身,有的同志就动摇了,担心这个法子行不通。

关键时刻,当时的专案组长、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认为,以嫌疑人的作案频率和犯案时的嚣张态度,他绝对还会再犯案,且等待的时间不会太长。于是,他严令各小组坚守岗位,并申明纪律,若有人消极怠工贻误战机,市局将严肃处理追责。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1990年4月27日,案侦工作迎来重大转机。

当天晚上,北京火车站安排有两个小组,他们反复在广场上转悠,两名女侦查员化了妆、穿着时尚的衣服,显得格外漂亮,极为引人注目。

夜里十时许,一个身高一米七左右、留小胡子、体态特征与幸存者描述的十分相似的男人出现在了一小组女侦查员江曼的身边,他围着江曼转了转,上前搭话道:“姑娘,想不想找份好工作?”

“大哥,你有办法?”

男子点了点头。

“大哥,我刚从外地过来,你帮帮我吧!”

“你在这等我一会儿。”

五分钟后,男子推着辆黑色自行车回来,让江曼坐上去,他骑车出了车站广场。埋伏在江曼身边的侦查员赶紧跟了过去,途中向外围机动的警力进行了通报。他们不时变换着汽车、自行车、步行三种跟踪方式,紧紧地跟住了男子。

慢慢地,一行人出了闹市,又出了大路,四周越来越偏僻,行人越来越少。到了这个时候,警方不敢跟得太近,以防暴露,只得采取提前埋伏的办法来锁定他们行踪,即根据男子行进方向推断他将经过哪些地段,然后提前在那里埋伏侦查员,一段接上一段。

这个方式需要大量警力和汽车、自行车这种快速交通工具,专案组长坐阵指挥中心,一边看着地图,一边亲自指挥街面的便衣警力,总算跟上了男子步伐,始终没让他脱离可控范围。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男子带着江曼出了城,到了郊区的一块农地。他停下车,见四周无人,猛地抱住江曼,上下其手,江曼猛地推开他说“你再这样我就喊了”,男子凶相毕露,从背后抽出一把水果刀,恶狠狠地道:“你敢喊,我就杀了你!”

说完,他就挥舞着刀向江曼走去,恰在这时,一旁的树丛中突然冲出三个人影,还不待男子反应过来,就将他踹翻在地控制起来了。

男子名叫许光才,时年31岁,经比对,他的鞋印与五起奸杀案现场找到的一致,指纹与那27个空啤酒瓶上的两枚吻合。

铁证在前,许光才被捕时又正欲行强奸之事,算是被抓了现行,他自知无法抵赖,承认了犯下的累累罪行。

至此,历时三年之久的系列强奸杀人案件告破。1991年6月1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许广才死刑。

0 阅读:61
晴话

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