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做的坏事!”两个月后,胡雪岩也在贫病中离世,死前告诫子孙:“生意可做,但要远离白虎。” 主要信源:(中国网三农——他抬着棺材出征,只为不失一寸国土!左宗棠临终怒斥李鸿章: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可怕!) 1885年9月深夜,福州皇华馆内烛光摇曳,七十四岁的左宗棠强撑病体书写台湾防务奏折。 窗外暴雨倾盆,电光闪烁间,这位老将仿佛又看见西北戈壁的风沙,那是他当年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时走过的土地。 正当奏折将成之际,他突然剧烈咳嗽,暗红血沫溅在“马革裹尸”四字上。 其子左孝宽急忙端药上前,却被推开。 左宗棠抓起朱笔在地图上重重画圈,嘶声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台湾海峡的礁石上。 这位老将临终前愤慨指责李鸿章误国,随后溘然长逝。 枕边还放着未寄出的家书,嘱咐子孙牢记耕读传家。 次日黎明,福州百姓自发以素绢扎成战马抬棺,在暴雨中为“抬棺将军”送行。 法国舰队司令从望远镜中目睹这场面,不禁感叹若这位老人还在世,法国铁甲舰永远过不了台湾海峡。 左宗棠与李鸿章虽同属晚清重臣,却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1812年出生于湖南的左宗棠早年饱读诗书,却命运多舛,父母相继离世,即便二十岁中举也未改变困顿境遇,直到进入曾国藩幕府才崭露头角。 相比之下,李鸿章出身官宦之家,仕途一帆风顺,很快出任江苏巡抚。 两人虽同属湘军体系,却因性格理念差异渐生嫌隙。 左宗棠刚直敢谏,曾因掌掴永州总兵震动朝野。 李鸿章则擅权谋之道,深谙官场生存之术。 1866年慈禧分设剿捻大臣,左宗棠督陕甘而李鸿章掌淮军。 左宗棠在潼关外布下车阵壕沟苦战破敌,李鸿章却按兵不动。 左宗棠在奏折中详述淮军见贼即溃,李鸿章则反诬其克扣军饷。 慈禧震怒下旨将李鸿章革职留任,左宗棠反因功升迁。 这场战役暴露两人本质差异:左宗棠善用土法工事,李鸿章则迷信洋枪洋炮却反应迟钝。 1874年日本侵台与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存,朝廷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全力发展海军,左宗棠连上十二道奏折强调保新疆以卫京师。 慈禧虽采纳左宗棠建议但仅拨付三成军费。 左宗棠变卖家产自筹军费,通过胡雪岩担保高息贷款筹措西征资金。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仍暗中阻挠克扣协饷。 六十四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最终摧垮天山防线收复北疆。 但左宗棠想扳倒门阀势力困难重重。 1883年查办招商局贪污案时,发现李鸿章亲信侵吞股银,却遭施压终止调查。 两人洋务运动模式也截然不同:李鸿章依赖外国技术,采购军火时中饱私囊。 左宗棠坚持自主权,注重民生基建。 1884年法国舰队攻占基隆,李鸿章在秘密谈判中应允法国获取云南矿权。 左宗棠截获密电后急奏慈禧斥为卖国,但条约最终签订使云南矿产被法资控制。 慈禧为制衡两人将左宗棠调离军机处,默许李鸿章打压湘系。 李鸿章通过操控电报截留左宗棠与胡雪岩通信,加速胡氏商业帝国崩塌。 胡雪岩离世前告诫子孙生意可做但要远离白虎,既指银子也喻指凶险官场。 左李之争贯穿晚清四十年,既是权力博弈的缩影,更折射出文明转型的困境。 左宗棠任高官二十余年,每年养廉金二三万两,但大都用于救济百姓。 他立遗嘱称廉余不以肥家,四子每人分得不过五千两。 李鸿章则积攒巨额财富,其家产难以计数。 当时流行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正是讽刺李鸿章吸食民脂民膏。 左宗棠后人虽无遗产可继,但诗人医者辈出。 李鸿章直系后人则多不务正业。 两人故事,最终成为封建帝国转型困境的深刻写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
幻夜星辰侠
2025-09-23 17:03: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