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核心差距在哪?邱震海一语道破:中国在14亿人中苦培人才,美国却在77

豌豆大说法 2025-09-23 15:43:36

中美核心差距在哪?邱震海一语道破:中国在 14 亿人中苦培人才,美国却在 77 亿人中全球收割。更扎心的是,中国能挣钱却留不住人,根源竟在环境,这真相发人深省! 美国那套 "收割大法" 有多厉害。别以为他们只靠名校吸引力,现在政策上的精准围猎才叫狠。 就说今年 8 月刚曝光的案例,美国 EB1A 杰出人才移民通道对 STEM 领域人才一路开绿灯,上海一位 IT 工程师,既没拿过国际大奖,也不是顶尖教授,就凭着主导过千万级用户项目,整理出技术优化的数据证明,才 15 天就拿到了绿卡。 这速度比咱办个护照还快,背后是美国移民局今年专门调整的政策,STEM 人才加急审批通道直接压缩到 15 个工作日,就是明着抢人。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人才 "蓄水池" 策略。别看今年 5 月美国政府跟哈佛大学闹得凶,又是禁招国际学生又是冻结拨款,但这根本不是要关上大门,而是政治博弈的幌子。 要知道哈佛大学光国际学生就有近 6800 人,占比超 27%,这些人来自 140 多个国家,大多是研究生阶段的顶尖苗子。 美国《纽约时报》自己都承认,汇聚全球人才是美国科技和经济的核心底气,他们怎么可能真断自己的根?事实是拜登政府早就放开了 H-1B 签证限额,还给 STEM 博士直接发绿卡,就是怕这些培养好的人才流到别的国家。 这种 "胡萝卜加大棒" 的玩法,本质上还是在全球人才池里挑肥拣瘦。 再回头看咱们自己,不是缺人才,是留不住人才,这才是真着急的事儿。人民论坛 7 月份的调研数据说得很清楚,高学历海归里,有 43% 的人要么说 "很可能" 离开,要么说 "不好说",超过七成的人走是因为受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六成多不适应考核管理。 这可不是钱的事,很多科研人员不图高薪,就想安安静静做研究,但现实往往不遂人愿。有航空航天领域的国企人力负责人就透露,有些青年人才进体制就是为了拿户口、刷履历,干一两年掌握核心技术就走,搞得单位不敢给核心任务,人才就这么闲置着,多可惜。 更让人揪心的是高端人才的流失。麦克罗波洛智库的研究显示,咱们培养的人工智能顶尖人才,56% 本科毕业后留在了美国,要是在美国读了博士,留下的比例更是高达 88%。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国家花大力气培养的,从基础教育到大学科研基金,投入的资源难以计数。 就像之前美光科技解散上海部门,直接给 40 多位核心研发人员办技术移民,连家属都能一起走,人家挖人就是这么直接,瞄准的就是咱们的核心技术力量。 有人说美国现在也有人才 "出走潮",美媒都报道哈佛的事会加剧人才流失,但这跟咱们的情况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是人才太多挑不过来,搞点政治操作筛一筛;咱们是辛苦培养的人才留不住,这性质能一样吗?邱震海说的 "环境问题",就在这些细节里:科研项目要先搞人际关系,年轻人想出成果得熬资历,考核管理重形式不重实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给再多钱,人才也未必愿意留下。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就完美,他们的学术自由正在被政治干预破坏,1900 名美国顶尖科学家都联名写信反对政府攻击科学事业,这正是咱们的机会。但机会得抓住才行,要是还不改善科研环境,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等美国那边政治风波过去,照样会继续在全球收割人才。 咱们 14 亿人的基数是优势,但把优势变成实力,关键得让培养出的人才有地方发挥,愿意留下。 说到底,中美人才差距的核心不是数量问题,是机制问题。美国用全球平台吸引人,咱们用本土力量培养人,可培养出来的人留不住,等于给别人做了嫁衣。 现在当务之急不是跟美国比谁的人才多,而是先把自己的环境理顺,让科研人员能专心搞研究,让年轻人有上升通道,这样既留得住自己的人才,也能吸引国外的人才,到时候咱们也能建成自己的人才高地。 信息来源: 中原新闻网 2025-09-22 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