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种养促增收添活力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49:15

转自:黑龙江日报

个大体壮小龙虾。

桃李庄园果丰收。

□文/摄马宇兵申智文李晓鹏本报记者白云峰

金秋时节,硕果丰盈;特色产业,遍地丰收。近年来,方正县持续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指导、基础设施提升等多项举措,促进稻虾、水果、榛子等特色种养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06万亩,推动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

“稻虾共作一田双收”生态种养效益高

连日来,方正县松南乡的稻田里一派丰收忙碌景象。记者在黎明村的稻田旁看到,养殖户们穿梭在稻田间收笼、拣虾、装筐,一笼笼鲜活肥美的小龙虾跃出水面。这丰收忙碌的喜悦场景,正是松南乡“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结出的又一季丰硕成果的生动写照。

“瞧瞧这虾,个头比去年还大,活力足得很,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养殖户冯国清双手捧着满筐的小龙虾,眼角眉梢洋溢着喜悦对记者说,水稻每亩赚800到900元,小龙虾每亩额外又赚600到700元,啥也不耽误。

“2022年起,松南乡依托优质水土资源,大力发展寒地小龙虾产业,现在,全乡有两个家庭农场率先开展规模化养殖,投放小龙虾苗300万尾,综合种养面积达3000亩。”方正县松南乡乡长孙宇介绍,在经济效益上,由过去每亩净增收300元左右,变成现在每亩净增收600到700元左右。在“稻虾共生”系统内,不仅水稻品质得以提升,小龙虾也长势良好,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通过推广“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走出了生态高效的农业新路,也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在方正县会发镇的马杰家庭农场,农户们正在对4000亩富硒稻田内的400万尾寒地小龙虾进行捕捞。“九钱以上的小龙虾叫炮头,价格已经卖到1斤80多元。现在每天的回捕量在3000斤左右,每天的销售收入12万元。”农场主马杰介绍,养小龙虾之前,大米最贵也就卖每斤5到6元。稻虾共作养殖小龙虾后,普通水稻变成了生态稻、虾稻米,现在每斤能卖12.8元,在春天就已经预订销售了。

方正县水产总站副站长王洪立介绍,方正县从2022年与哈尔滨市农科院结成“院县共建”开始尝试推广稻田养虾,从当初的十几亩试验田发展到现在2万亩规模,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蹚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新路。

产业多元结硕果助增收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记者来到方正县得莫利镇的桃李庄园,眼下已进入丰收采摘期,蟠桃、鸡心果、牛奶果等特色水果陆续成熟,果香四溢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沉浸式体验采摘乐趣,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从事果树栽培30年的桃李庄园负责人王寿福向记者介绍,园内果品类型丰富,包括清甜多汁的蟠桃、果肉饱满的黄桃、小巧的鸡心果和风味特别的牛奶果等,今年产值突破20万元没问题,明年还会上一个更好的台阶。

“桃李庄园作为得莫利镇重点扶持的果品产业项目,占地16000平方米。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园区逐步形成了以黄桃、蟠桃为主,多种特色果品协同发展的种植结构。”得莫利镇副镇长张洪梅介绍,近年来得莫利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榛果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榛果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可增收500万元左右。

张洪梅说,从枝头的果实到农户的增收、从特色产业到乡村振兴,得莫利镇正以“榛果经济”为纽带,串联起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民致富的新路径。

巧打“时间差”农家菜走俏冬季市场

在方正县会发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超正组织农户抓紧采摘新鲜豆角,运回村里的冷库进行速冻锁鲜。“现在的油豆角正是品质最好的时候,秋季市场价每斤也就2元多。我们经过清洗、焯水、速冻处理,到冬天起码能卖到1斤10元。”刘志超说。

刘志超介绍,以往淡季时菜农们的蔬菜卖不上价,现在村里建起了冷冻加工厂,创新采用春夏秋三季冷藏、冬季反季销售的模式,让本地小园种植的优质农家菜走俏市场,有效缓解了冬季鲜菜供应短缺和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占地120平方米的冷库虽然不大,但收购本村农户的小园蔬菜的种类相当丰富,为冬季市场备足“鲜货”。

和平村村民李术艳家房前屋后有1亩的小菜园,以往园里种的蔬菜除了自家吃以外,大部分都被浪费掉。自村里合作社建成冷库之后,她家的小园蔬菜有了稳定的销路。李术艳说,自从村里有了冷库,她家小园里除了自己吃的部分,剩下都种上了油豆角,能多卖2000多元。

刘志超说,农户种的黏玉米、老黄瓜当季销售价格不高,但到冬季销售价格能翻上一番。自从村里建起冷冻加工厂,农户们的小园得到了充分利用,通过种植黏玉米、老黄瓜和油豆角等作物,户均增收至少20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5万元收入。

方正县会发镇党委书记赵长城说,近年来会发镇持续推动小园经济发展,一方面引导村民种植芍药、百合等高附加值作物,另一方面围绕东北市场常见的家常蔬菜探索错季销售、加工增值的新路径。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小园蔬菜的经济效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支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