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要与中国对抗,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加拿大傻眼了!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采购了九艘货船、总计54万吨的油菜籽。 上个月我们刚向加拿大油菜籽征收临时关税。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去年进口量达640万吨,几乎都是来自加拿大。 中加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加拿大单边主义政策。2024年8月底,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制造不公平优势,随即在10月1日正式实施100%关税覆盖所有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这项措施直接推高了中国产品进入加拿大市场的成本,同时从10月15日起,对中国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影响了建筑和汽车等下游行业。加拿大政府还将中国企业排除在清洁能源补贴之外,进一步加剧了双边紧张。 中国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关切,但加拿大坚持推进,视之为维护本土产业的必要步骤。这种做法虽短期内迎合国内选民,却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其中对华贸易占重要份额,油菜籽便是典型代表。2024年,中国进口油菜籽总量达639万吨,其中96%来自加拿大,价值约33亿美元。这一依赖关系本应促使加拿大审慎行事,但政策制定者选择强硬路径,导致后续连锁反应。 摩擦升级的直接导火索是2025年3月中国方的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显示,自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包括特定农产品和工业品,税率高达25%。这一回应针对加拿大此前关税的报复性性质,旨在平衡贸易公平。加拿大农业部门首当其冲,油菜籽出口商面临不确定性增加。 进入8月,中国商务部启动调查,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8月12日公告正式发布,自8月14日起,所有加拿大油菜籽进口需缴纳75.8%保证金,作为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一税率直接抬高了加拿大产品的落地成本,使其在华竞争力锐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油菜籽进口国,年需求稳定在600万吨以上,过去几乎全靠加拿大供应,如今被迫调整策略。加拿大农场主们虽丰收在即,却因订单流失而库存积压,市场价格承压下行。这场摩擦凸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加拿大人口仅4000万,国土虽广,但经济命脉系于国际贸易,贸然对抗风险自担。 9月19日,中粮集团的采购行动成为摩擦的转折点。该央企向澳大利亚订购9艘货船油菜籽,总量54万吨,每船6万吨,相当于中国去年进口量的8%。这一订单计划于11月至次年1月分批装运,标志着中国进口来源的快速多元化。澳大利亚作为新兴供应商,油菜籽产量稳定,品质符合中国标准,此前因价格因素未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但贸易争端打开了机会窗口。中粮的采购效率高,谈判仅用数周完成,体现了国有企业在供应链调整上的灵活性。 相比之下,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到中国的份额从96%骤降,2025年上半年已现下滑迹象。全球油菜籽市场随之波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价格小幅上扬,澳大利亚出口商受益明显。中国这一步棋,不仅保障了食用油和饲料原料供应,还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贸易壁垒不会阻挡多元化路径。加拿大政府虽派代表团访华磋商,但短期内难以逆转市场流向。 后续影响在加拿大国内迅速发酵。油菜籽出口锐减导致农户收入下滑,萨斯喀彻温和艾伯塔等产区农场协会公开抗议,称此举损害了农业竞争力。加拿大整体对华出口额中,农产品占比近20%,油菜籽损失约49亿美元,直接波及产业链下游,如压榨厂和物流企业。同时,美国的关税压力雪上加霜。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35%关税,覆盖木材、钢铁和能源产品,从8月1日起生效。这让加拿大陷入双线作战困境: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75.9%,进口依赖度达62.2%,能源供应更是美国60%原油来源。 加拿大国防预算仅占GDP 1.33%,远低于北约2%基准,在地缘安全上也难脱美国影响。这种两面受敌格局,暴露了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寻求话语权的局限。作为资源型经济体,它试图通过关税证明独立性,却忽略了全球化的互惠原则。省份间矛盾加剧,艾伯塔省反对对美石油出口限制,以免自伤经济。
顽固要与中国对抗,要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加拿大傻眼了!9月19日,中粮集团向澳大利亚
纸上点将
2025-09-22 20:41:48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