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源部的大干部,离休了。 你以为他要去北京哪个干休所里养花弄鸟,安享晚年? 他却回家回到老家筹建电厂! 熟悉李廷魁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跟电结缘太深。 从年轻时在基层电站爬电线杆,到后来在能源部参与全国电力规划,办公室墙上的电网图换了一版又一版,可他总念叨老家新安的夜晚——电压不稳的灯泡忽明忽暗,冬天取暖靠煤炉,村里的小加工厂一到用电高峰就得停工。 离休前最后一次回乡调研,他看着路边堆着的玉米秸秆被村民一把火烧掉,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回来就跟老同事说:“新安不缺能源,缺的是把资源变成电的法子。” 决定建电厂的消息传开,村里炸开了锅。有人说老领导闲不住,也有人暗地里嘀咕:“北京来的干部懂啥农村事?建电厂要占好地,万一搞砸了咋办?”李廷魁不辩解,带着从部里带回来的旧地图和几本技术手册,天天往县发改委跑。 第一次去提交项目建议书时,工作人员看着这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递过来的表格都带着迟疑:“李老,建电厂得先过可行性研究,光有想法不行。” 他听了这话,反倒来了劲。回家翻出当年参与国家生物质发电试点的资料,又联系上几个仍在岗位上的老部下,视频电话一开就是半宿。 一个月后再去发改委,手里的材料厚了三倍:从新安周边秸秆年产量测算,到附近变电站接入容量评估,连环保排放标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指着数据跟工作人员说:“咱这电厂烧的是秸秆,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能给农民添份收入,你算算这账。” 最难的还是筹钱。参考同类项目的投资规模,一个3万千瓦的生物质电厂总得两三亿资金。李廷魁揣着可行性报告,跑遍了省里的能源企业,对方一看是县级小项目,大多婉言谢绝。 有次碰了钉子,他在企业楼下的花坛边坐了俩小时,望着来往的年轻人,掏出手机给老战友打了个电话:“当年咱们搞西部电网攻坚,比这难十倍不也成了?新安的事,我放不下。” 这话传到一家央企负责人耳朵里,对方深受触动,最终答应以资本金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 审批手续的繁琐超出想象。 光是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得跑自然资源、环保、林业好几个部门。李廷魁不觉得麻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材料,有时为了一份盖章文件,能在部门办公室外等到下班。 有次环保评估会上,专家提出秸秆运输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他当场拍板:“咱们建秸秆收储点,统一打包运输,再给运输车辆装防尘布,绝不能让污染问题出在咱这环节。”这种较真的劲头,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县领导也动了心,专门成立工作组帮他协调手续。 开工那天,李廷魁没剪彩没讲话,戴着安全帽在工地转了整整一天。看到推土机平整土地时,他突然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攥了攥。施工队负责人过来打招呼,发现老领导眼眶有点红: “李老,您这是……” 他摆摆手:“没啥,就是想起年轻时修电站,也是这样一砖一瓦干起来的。” 建设期间,他每周都去工地,安全帽上的红漆被晒得褪了色,裤脚总沾着泥。有次暴雨冲坏了临时道路,他跟着工人一起扛沙袋,年轻人劝他休息,他说:“我这把老骨头,多活动活动才结实。” 一年半后,电厂汽轮机第一次转动起来。并网发电那天,李廷魁站在主控室里,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发电量数字,给远在北京的老同事打了个电话:“你听,这声音多踏实。” 投运第一个月,电厂就消耗秸秆8000多吨,附近村民拉着秸秆来卖,过磅时脸上的笑藏不住。曾经质疑的人也改了口:“没想到这电厂真能给咱带来实惠,李老这是给新安办了件大好事。” 如今电厂运行稳定,每年能发两亿多度电,不光解决了县里的用电缺口,还带动两百多个就业岗位。 周边乡镇的秸秆有了去处,每吨能卖三百多块,光这一项就给农民增加不少收入。冬天厂里搞起热电联产,附近的学校和养老院再也不用靠煤炉取暖。 有人给李廷魁算过账,按他的级别,在北京干休所能领不少补贴,跑来搞电厂纯属“亏本买卖”。他听了这话,只是笑笑:“人这辈子,总得干点让自己老了不后悔的事。” 从部委大院到田间地头,李廷魁用一座电厂诠释了什么叫离休不离岗。他用专业和坚持证明,真正的为民服务不在职位高低,而在心里装着多少百姓期盼。这样的坚守,或许比任何荣誉勋章都更有分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一觉醒来,月饼厂的天塌了!还有几天就要到中秋节了,一年一度月饼之争又要拉开大
【45评论】【63点赞】
用户10xxx54
这才是好干部!
我爱我家
说句实在话,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现在这样,都是这样的好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猴 回复 09-23 15:55
对
舒缓秋风
瞎编吧,新安盛产煤炭,建的是火电厂[滑稽笑][滑稽笑],我就是新安电厂的职工。
圣骑士 命硬 回复 09-23 09:52
除非用核燃料烧锅炉叫核电站,其他用什么物质烧锅炉都是可以说是火电站。这认知水平估计就一看大门的。
Always here 回复 09-23 07:33
新安周边的煤炭没有多少达标的,我给30万吨和六十万吨都供着煤
睡懒觉的猫
这种新能源电厂绝大部分靠骗国家补贴的,一般人拿不到
用户57xxx44 回复 09-23 13:36
不补贴,国家倒贴
潇湘听竹语 回复 09-23 13:30
人间清醒
策马奔腾
运输秸秆二次污染 扔了不污染 牛羊吃了还产生粪便呢 真都是笑话啊
玉米哥 回复 09-23 09:07
这不有些专家就喜欢显得自己很厉害嘛,我陪领导参加过一些省市级项目的论证会,有些专家的问题真的可笑,但又不得不一本正经的回答……[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不如归去
个人看法,不值得提倡。
和先森_
当年宣称的烧桔梗产生的雾霾了解下。农民不能烧,他就可以了?
8837569 回复 09-22 22:54
超高温下烧的彻底只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了,有地方还要回收做化工用。垃圾焚烧发电了解一下。
峰雨同舟的家园 回复 09-23 11:04
建电厂是八十年代的事了!当时老百姓都能烧,他也能烧
楚天龙吟
那些说农村各种污染环境问题的砖家都是卧底伪装者,农村的污染除了来自城市里生产的农药化肥,其他的污染都是有机物,是可逆转可持续发展的,而真正的污染环境的都在工厂和城市,别指望拉黑农村分散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60xxx76
人物事迹是真的,只不过是在85年建火电厂,电厂人都尊称老指挥长,因为做过葛洲坝工程指挥长!今年101岁驾鹤西去了!
雨一直下
这个电厂是民营?[点赞]。
基本无害
我们这边就有生物质发电厂,秸秆不收,燃烧能量太低
小猴
希望能力大的离退休干部都能发挥余热造福社会[作揖]
脚踏东京湾的食铁兽
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
凌_ling
多好啊,咋没碰上这好干部
十字路口
老祖宗烧了千年现在不让烧!禁烧秸秆根本没有科学论据,真是服了!
用户10xxx13
能源没有部
小宇
网上的人真好骗,300一吨秸秆,也信,秸秆的热值多少,有人知道吗?
峰雨同舟的家园 回复 09-23 11:06
八十年代建的,一开始确实收秸秆,但没那么贵,主要还是烧煤
用户58xxx53
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就是这样的干部带领群众,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WJY
给您点赞👍
真理就在导弹射程之内
建厂是好事,也是资产。不要仅仅因为村里电压不稳定,没有巨大利润,巨大风险怎么承担。
UC网友19xxxx0566
国士无双!
用户10xxx11
好人一个
用户26xxx76
我们这是生物质供热站,秸秆不要,热值太低,[抠鼻]
foxwu
今年刚过世,一百多岁了。建电厂是1985年刚离休时
阿明
说白了就是 不缺钱
Peter
退休前奉献国家,退休后奉献家乡[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calculus
当地的微信好友说是个好干部。这就能说明问题了。听说殡仪馆水泄不通
我累了
个人看法,为了烧点秸秆建一座发电站纯纯的浪费!没有补贴纯亏损 应该建一座微型垃圾发电站就够了
用户10xxx44
我自己还是希望烧了留田地里
用户11xxx60
多宣传这样的楷模,什么戏子就别宣传了
海胆
生物质电厂没有几个不烧煤的,文章写的好看而已。
逗掰的欢乐
快退休了基本都会为家乡做点事,铺垫好了等到退休了再做是为了避嫌。
用户36xxx60
额。,,
发粪涂墙吧
有能力肯实干,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