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夫人23岁丧夫,称霸贵州,朱元璋都怕她。洪武十七年,明朝武将把奢香夫人吊起来,当众鞭打,羞辱她的武将完全没有意识到,奢香夫人是朱元璋十万雄兵也不换的宝藏女孩。 洪武十六年的秋天,贵州水西的风比往年更冷些。 这天,二十五岁的奢香夫人坐在自家堂屋的竹椅上,怀里抱着刚满四岁的小儿子,指尖轻轻摩挲着孩子的头发。 堂屋正中,挂着丈夫蔼翠的画像,画像里的汉子眉眼刚毅,可如今,这个曾经撑起水西四十八部的男人,却永远离开了。 寨老们陆陆续续走进来,他们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寡妇,眼神里有担忧,也有期待。 “夫人,蔼翠首领走了,水西不能没有主心骨,四十八部的人都等着您拿主意。”最年长的寨老开口。 奢香夫人抬起头,眼里没有泪,只有一种超出年龄的平静。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能再是那个只知相夫教子的女子了。 水西这片山高林密的土地,还有数万族人的生计,都得她扛。 那时候的水西,在中原人眼里就是“蛮荒之地”。 没有像样的路,没有读书的学堂,族人大多靠打猎和种些薄田过活。 而刚坐稳江山的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边疆安稳。 奢香夫人心里很清楚,靠刀剑守不住这片土地,得让水西跟上中原的步子,才能长久太平。 转年开春,奢香夫人就下在每个大的彝寨里建学堂,请中原的先生来教书。 消息传出去,不少族人不理解,“咱们彝人靠骑马射箭吃饭,读书有啥用?” 奢香夫人没辩解,只是亲自盯着学堂垒墙盖顶 她还让自己的儿子和部落里年轻小伙,去应天学中原的学问,学种地的法子,学做买卖的门道,将来回来教给族人。 洪武十七年,贵州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没饭吃,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偏偏这时,朝廷派来的马晔开始折腾。 他是皇亲国戚,根本不把彝族人放在眼里。 逼着百姓交粮交税,交不上就抓起来打。 更过分的是,马晔觉得奢香夫人一个女子好欺负,总想找个由头消灭当地民族。 这年冬天,他以“部落没按时朝贡”为借口,把奢香夫人叫到了普定驿站。 马晔坐在堂上,看着走进来的奢香夫人,语气轻蔑:“你就是水西的奢香?胆子不小,敢违抗朝廷命令。” 没等奢香夫人解释,马晔就拍了桌子:“来人,给我打,让她知道知道朝廷的规矩。” 手下人把奢香夫人按在地上,竹板一下下打在背上。 她咬着牙,没喊一声疼,只是那双眼睛,死死盯着马晔。 消息传回水西,四十八部的族人炸了锅。 男人们抄起弓箭和刀,聚集在寨口,喊着要去找马晔报仇。 奢香夫人被人抬回来时,背上的伤渗着血,连坐都坐不稳。 可她看到群情激愤的族人,还是强撑着坐起来:“不能打,马晔就是盼着咱们动手,只要一打仗,朝廷就会派兵来,到时候水西就完了。” 奢香夫人让人去请水东土司的夫人刘淑贞,两人平时就常有来往,她把马晔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刘淑贞。 刘淑贞表示一定要去京城觐见朱元璋,让他做主,否则后患无穷。 第二天,奢香夫人忍着伤痛,带着几个随从,一路长途跋涉赶往应天去。 那时候没有官道,全是翻山越岭的小路。 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到了应天。 当一身伤痕,脸色苍白的奢香夫人在金銮殿上,把贵州的旱灾、马晔的横暴,还有被鞭打的事,细细说了一遍后。 朱元璋很是震动,他问奢香夫人:“若朕为你除了马晔,你愿如何报答朝廷?” 奢香夫人表示:“臣妇愿让水西世代效忠朝廷,绝无二心。臣妇还想在水西修一条路,连通四川,让西南和中原能走得更顺,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一听当即召回马晔,依法处置。还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允其后代世袭统领水西。 回到水西后,奢香夫人立刻召集四十八部的族人,说要修一条从龙场出发,连通四川、云南、湖南的路。 当时,没有机器,他们就靠人工开山;没有水泥,就用石头和泥土夯实;遇到大河,就用木头架桥。 奢香夫人每天都去工地,看着族人挥着锄头、扛着石头,有时候还会亲自递水、擦汗。 有次遇上山体滑坡,几段刚修好的路被冲毁,族人们泄了气。 她却说:“路修好了,子孙后代都受益。” 整整三年,“龙场九驿” 终于修通。 以前中原的货物很难运到贵州,现在商人能顺着路把布匹、盐、铁器运进来,贵州的药材、皮毛也能运到中原去卖。 各民族的人互相来往,文化也慢慢融合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洪武二十九年,三十八岁的奢香夫人因病去世了。 想想奢香夫人这一辈子,二十五岁就没了丈夫,带着孩子撑起一个大地方,没靠冲动行事,反而用智慧化解危机,还为西南修了那么多路。 她不光稳住了水西的局势,更让整个西南地区有了发展的机会,这样的女性领袖,确实值得被后人记住。 参考:《明史·贵州土司传》
隆庆元年,权倾天下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陆炳病死,新皇帝下令清算抄家,然而,当御史们急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