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71岁的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

帝王心术 2025-09-22 10:00:18

1369年,71岁的朱升,向朱元璋辞行:“陛下,老臣要回家祭祖。”朱元璋欣然同意,并赏了他一块免死金牌,然而,朱升一出城门,立即调转方向,逃离了京城。 这位七旬老臣的突然离去,背后藏着的可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辞行。朱升是谁?他是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谋士,当年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战略,就是出自他口。 这九字真言帮助朱元璋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最终建立大明。可偏偏到了洪武二年,天下初定,他却选择不告而别。 朱元璋给的可是“免死金牌”啊!这丹书铁券在旁人眼中是天大的恩赐,但在朱升看来,却可能是一道催命符。 老朱的脾气,他再清楚不过了,这位皇帝出身寒微,一旦坐上龙椅,猜忌心极重。此前已有不少功臣因言行不慎而遭清洗。 朱升心里明白,留在南京,哪怕有金牌护体,也难保哪天不会因一言不慎而招来杀身之祸。 他选择“回乡祭祖”这个理由,实在高明。既符合礼制,又显得合情合理,朱元璋自然不好阻拦。可他前脚刚出京城,后脚就改了方向,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从此在正史中几乎再无记载。 他究竟去了哪里?有人说他隐居于安徽休宁山中,也有人传说他改名换姓在江南某小镇度过了余生。 回头看看,那块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吗?历史告诉我们,未必。朱元璋时期获得丹书铁券的三十四位功臣中,超过三分之二后来仍因各种罪名被处死或流放。 李善长、蓝玉、胡惟庸……哪个不是得了铁券却难逃一劫?朱升的逃离,不是胆小,而是真正看透了帝王心术的明智之举。 乱世出谋士,治世避朝堂。朱升的急流勇退,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一种难得的生存智慧。 他深知“功成身退”不只是道家的理想,更是乱世之后保全性命的最佳策略。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贪恋权位、最终身首异处的大臣们。 这段历史不禁让人思考,在强权之下,智慧有时不在于进取,而在于知道何时该退。朱升用他的行动写下了最后一计,也是最成功的一计,全身而退。 据《明史》记载,朱升直至临终仍保持低调,其子朱同虽出仕明廷,最终却仍因案牵连被赐死,更印证了朱升当初选择的正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光明日报》旗下《文摘报》官方媒体报道“明代开国功臣朱升的隐退智慧”专题文章。

0 阅读:163

猜你喜欢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