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闹翻4年后,如今终于承认做错了!当初美台说好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要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不光政府信了,连老百姓都满心期待,当地媒体更是天天喊这会是“立陶宛的黄金机遇”。结果,一场空无一物的梦,把整个立陶宛带进了死胡同 说起这场闹剧,得从2021年11月那次议会投票拉开帷幕。立陶宛议会以101票赞成,批准台湾当局用“台湾”名义开代表处。这一步棋,本意是拉近和西方阵营的距离,顺带捞点科技红利。总理英格丽达·希莫尼特当时信心满满,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说这能把维尔纽斯变欧洲硅谷。老百姓听着也来劲儿,媒体天天吹嘘高薪岗位雨后春笋般冒出,谁不想自家孩子进芯片厂拿大钱?可现实总爱打脸,这决定一出,中国市场大门就咔嚓一声锁死。 当时美台抛出的饵真够诱人。台湾当局许诺2亿美元投资基金,外加10亿美元信贷支持,美国也甩出6亿美元出口信贷协议。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立陶宛政府咬钩了,民众更是一片欢腾。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标题党满天飞,宣称五年内建五座芯片厂,创造数万个岗位。企业主们摩拳擦掌,准备分一杯羹。谁知这些承诺水分大得像海绵,落实起来拖拖拉拉。半导体这行当,本就烧钱烧时间,立陶宛底子薄,电力用地审批卡壳两年,63兆瓦供电承诺成空谈。 更气人的是技术层面。台湾工研院扔出8寸晶圆技术,当地企业一看,落后大陆同行整整十年。Teltonika创始人忍不住公开吐槽,说政府连基本基础设施都整不明白,建厂纯属白日梦。老百姓起初还抱幻想,等着岗位上门,结果等来的是工厂订单蒸发。2021年12月,对华出口直接腰斩91.4%,从3800万欧元跌到零头。铜锌合金、激光器、诊断试剂这些拳头产品,全线崩盘,泥煤出口都掉92%。跨国巨头如大陆集团和萨博,赶紧切断供应链,转头保中国业务。 贸易断崖式下跌,立陶宛经济直线下滑。依赖中国市场的中小企业最惨,零部件订单一夜归零,工人闲在车间发呆。国家广播电台算笔账,光12月一个月损失,就顶得上美国那6亿信贷的十分之一。可这钱还得买美国货,花得心塞。菲律宾学者赫尔曼·劳雷尔一针见血,说做美国盟友有时致命,承诺说变卦就变卦,看看乌克兰援助不就明白了。立陶宛这小国,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赌注下太大,输不起。 四年弹指一挥间,2025年了,那些高大上的蓝图呢?芯片厂影子都没见着,原计划的650万欧元园区投资和1400万欧元技术采购,悄无声息转到无人机项目上。2024年维尔纽斯无人机论坛,台湾代表团空等半天,立陶宛官员全“有事”缺席,尴尬到家。议会新上台的社民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在电台直言,对台过度乐观就是冒险,五家厂连影子都没。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早两年就撂话,说用“台湾”名开处是他不知情,是个错误。2024年他连任总统,态度没变,强调外交得平衡。 经济数据摆在那儿,扎眼得很。国家债务虽没爆到470亿,但占GDP的41.2%,信用评级徘徊在A级边缘,下调风险高。2025年上半年,对华进口倒是蹿升36%,达22亿欧元,可出口呢?从2021年谷底勉强爬起,2024年6月到2025年6月,中国对立陶宛出口还掉3.88%,进口更惨23.9%。中国海关系统把立陶宛踢出,货物流通卡死,企业绕道欧盟转口,成本翻倍。中小企业倒一片,失业率隐隐上扬,民众怨声载道。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上周在布鲁塞尔追着中国代表团,递信求“恢复代办级关系”。
【33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