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延安散步通常有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毛主席、马海德、杨尚昆、叶剑英,依次是家属、孩子、警卫员。 马海德是美籍医学博士。 1936年,他和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保安,斯诺采访结束后离开陕北,马海德选择留下来,担任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 马海德最难对付的保健对象是毛主席。毛主席养成了夜里办公、上午睡觉昼夜颠倒的生活习惯。有时白天有会议或其他急事要事,他甚至连续几天不睡觉。 马海德想尽各种办法来调节他紧张的神经,放松他的心情。 为此,马海德自己动手打造了一个整个边区内的第一张乒乓球台子,一有时间就拉着毛主席去打乒乓球。周末或节假日,他就拉着主席去跳舞,尽量让毛主席多活动活动。 马海德和苏菲结婚后,把家搬到了王家坪,离毛主席住处很近。主席夫人和苏菲都是来自上海的演员,在上海就熟悉,两家人相处很愉快。 这时,马海德发现毛主席有轻度风湿性关节炎,主席工作又忙,又不锻炼身体,马海德心里很不安。 他们夫妻俩商量着每天晚饭后,拉上主席一块散步,让他活动活动关节。 之后,只要不下大雨大雪,不刮大风,马海德就带着苏菲和儿子小幼马,陪毛主席散步。 他们散步的路线,基本上是从王家坪出发,走到延河边,沿着延河绕一圈再走回来。 路上净说些轻松话题,途中常碰到一些同志跟毛主席打招呼,马海德很紧张,怕他们又聊起工作上的事。 只要有人提到工作,马海德就在一旁撺掇小孩儿出洋相,他趁机陪毛主席先走开。 后来,这支散步队伍越来越大。杨尚昆、叶剑英等几家人也陆续加入散步队伍。 于是,毛主席、马海德、杨尚昆、叶剑英成了这支散步队伍的第一梯队,他们的家属则是第二梯队,孩子们是第三梯队,警卫员是第四梯队。 坚持了一段时间,毛主席的关节炎好了,马海德夫妻从毛主席的聊天中也学到不少知识。 马海德说:“我对中央领导同志是身体保健,他们对我却是思想保健,我比他们得到的更多、更幸运。” 延安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加入这样的散步队伍,能让人幸福一辈子!
毛主席在延安散步通常有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毛主席、马海德、杨尚昆、叶剑英,依次是
千百年一叹
2025-09-19 15:26:3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