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15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了一篇:特朗普总统致所有北约国家和全世界的一封信,在信中,特朗普提到北约对中国加税有助于停战。 对付普京没辙,“没耐心”了的特朗普两眼一睁,就去搞盟友心态,这哪是建议书,分明是给各国派任务。 可偏偏,现实没那么听话,别看美国嗓门大,真到了很多国家算账的时候,脑子里跑的是另一套账本。 罗马尼亚南部一个工业区,几台吊机正把一片片闪亮的光伏板吊到厂房顶上,全是中国企业供的货,货才到两周,就开装了。 虽然美国脸色铁青,但当地人心里明白,这玩意能省钱、能降电价,还能带来工作机会,比政治口水实在多了。 类似的戏码不只在东欧,同样的账也在亚洲和中欧被算得清清楚楚,比如宝马沈阳新能源工厂扩产,产量一涨就是三成。 面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哪家跨国公司舍得放手?再看克罗地亚,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那么大,要真按美国那套说法立刻停供,能源价翻倍不止,老百姓日子直接被拖下水。 这些选择主要就是出于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和眼前的刚需,对他们来说,跟中国合作不光稳,还划算。 但这就戳到了华盛顿的神经,美国早就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张坐立不安,如今干脆摆到台面上公开施压。 中国也没惯着,八月底直接宣布,对部分美国产化工品继续征反倾销税,等于回敬一招,同时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还在推进,这是两国合法的正常贸易,外人没理由插手。 外交上,中方一次次强调:制裁解决不了冲突,得谈,得谈。 在俄乌这事上,中国没去推波助澜,反而一直呼吁停火,这种立场在欧洲一些国家看来还算务实。 可问题就在于,欧洲内部自己都不一致,欧盟过去几年跟着美国搞了一些对华限制,可换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本土企业市场和利润都缩水。 一些行业协会很直白,跟中国市场翻脸,等于砍掉自己未来的增长点,德国制造和汽车巨头更是公开唱反调,直言“脱钩”是自己挖坑跳。 美国的老路是一遇到事就亲自下场,直接给对方施压,但现在风险和成本都高了,就开始拉盟友组队施压。 问题是,这些盟友嘴上答应,生意上该咋干还咋干,公开场合高调站队,暗地里照样跟中国做买卖,所以所谓“统一阵线”,里面暗流涌动。 局势就这样微妙起来,喊口号的声音再响,没有经济支撑、没有真伙伴,想长期占优势难度很大。 反而是那些守规矩、能给伙伴稳定预期的国家,容易赢得更多信任,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国家顶着压力还是继续跟中国合作。 长远看,国家与国家打交道,不会永远绑在某一方的战车上,而是会综合考虑利益、安全和发展机会。 那些热衷拉帮结派、搞政治压力的,最后可能反倒被孤立,而真正懂得互利共赢、尊重经济规律的,才更容易在合作网络里站稳脚跟。
美国代表把话带到北京,特朗普比谁都明白,中美这一仗坚决不能打。乖乖服软,这次美国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