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4月,台湾知名评论员邱毅最近抛出一个惊人观点:倘若解放军踏上台湾土地,台军极可能避免正面冲突,直接缴械投降。
最近台湾有位知名评论员邱毅的话,真是捅了马蜂窝。他说,万一解放军真来了,对岸的军队可能根本就不会打,直接放下武器算了。这话听着刺耳,但岛内有类似想法的人还真不少,说明这绝非他一人的凭空想象。
毕竟,邱毅在台湾政坛和媒体圈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里头的门道门清儿。他这番话,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揭开了一块遮羞布,直接点中了台军最虚、最软的地方。
嘴上说着有二十万大军,可真要跟解放军比,那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现在台湾的年轻人,想法早就变了,愿意主动去当兵的越来越少,征兵一年比一年难,兵力缺口始终是个大问题。
看看数据就更清楚了。志愿役的人数一直在往下掉,2021年底还有十六万四千多人,可今年的目标员额直接砍到了十六万出头,比原计划差了一大截。义务役那边更是惨不忍睹,今年预计只能招到九千八百多人,连原计划的一半都不到。
这些规整排列的数字透着一股疏离的冷意,可藏在它们背后的,却是当代年轻人最鲜活、最无修饰的真实立场。比这更棘手的是,军队自身的内部架构同样透着一股反常劲儿。2022年的数据显示,军官快四万人,士官近九万人,底下真正扛枪的兵却没那么多。这种“头重脚轻”的配置,真到了战场上,谁去冲锋陷阵?
更别提,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到底有多少兵,各种统计数据从十八万到三十多万,五花八门。这根脆弱的神经,一碰就疼。
军队里头也是人心惶惶,士气这东西,一旦散了就不好聚了。退伍潮根本挡不住,就算把罚款从三百万新台币涨到一千万,那些老兵照样宁可赔钱也要走人。这哪像一支准备打仗的队伍该有的样子?
淡江大学黄介正副教授曾给出一番犀利论断:当下台湾防务领域最棘手的困境,绝非缺少几型新式装备那般简单,真正核心的难题,在于好不容易征召入伍的兵员,根本留不住人。连最基本的战时急救能力都严重不足,伤员都救不回来,还谈什么抵抗?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像船底已经开始渗水,只是还没遇到真正的风浪罢了。
说来也怪,两岸关系越是紧张,年轻人就越不想去当炮灰。甚至有艺人为了逃避兵役,不惜去伪造病历,这在社会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很多人都觉得,是执政当局那套做法,把台湾一步步推到了悬崖边上。赖清德曾亲口提及,一旦防务领域的预算遭到削减,区域安全便会因此受到波及。可退役将领李贵发就直接开喷,说他自相矛盾,一边喊着让年轻人上战场,一边又给不了足够的保障。
当局嘴上喊着“绝不投降”,私下里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岛内时不时就传出高层在演练紧急撤离、转移重要物资和文件的消息。寻常百姓心里跟揣着杆准秤似的,谁都门儿清这些事儿,就是没把话摆到明面上说。
私下里大伙都在传,真等事儿到了跟前,能把自己和家里人的平安攥在手里,才是最该放在第一位的。这种现实的想法,在岛内是普遍共识。“坚持到底”这种话,听起来更像是政客们在台上的表演。
说到底,绝大多数人想要的不过是和平安稳的日子。两岸的经济和人员往来那么密切,很多台湾同胞就在大陆工作生活,对大陆根本不陌生。大家心里都清楚,真正挑动对立、制造紧张的,就是那么一小撮政客和外部势力。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比什么都强。两岸的普通老百姓,谁都不希望看到兵戎相见的那一天。虽然台湾在全球军力排行榜上看着还行,能排进前二十五位,但那终究是纸面上的实力。当赖清德在“团结十讲”里大谈防务时,底下年轻人的无声抗议,已经说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