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际社会还不出手,外蒙古可能真的会陷入困境。虽然现在外蒙古内部已经是一片混乱,但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它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拥有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人口只有300万,生活非常拮据。 走在乌兰巴托的街头,能看到不少货币兑换点,图格里克纸币上印着绿油油的草原,可抬头看看城外,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变成了黄澄澄的戈壁。当地老百姓开玩笑说,他们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地下埋着那么多铜啊煤啊,可钱包还是瘪的,这事儿说出来都让人不信。 最让人头疼的是经济这摊子事,蒙古国一直想学着澳大利亚搞“矿业兴国”,把宝都押在了地下的资源上。南戈壁省那个叫奥尤陶勒盖的铜矿,光前期开发就砸进去60多亿美元,按说投了这么多钱该赚翻了吧?可实际上呢,忙活半天,这矿的收益连外债利息都快扛不住了。 亚洲开发银行早就说了,蒙古国经济好几年前就陷入危机了,连续好几个季度都在往下滑。 更要命的是,他们手里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少,2022年初那阵子,两个月就亏了5.7亿美元,外汇储备直接少了11亿。老百姓过日子更难,超市里的进口商品一天一个价,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有牧民说,现在挖煤换回来的钱,还不够买面包的。 疫情那几年把边境口岸折腾得够呛,时开时关的,矿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进不来,这对外蒙古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要知道他们的经济几乎全靠卖矿,口岸一封,等于把钱袋子扎死了。结果就是货币一个劲贬值,物价飞涨,普通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环境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蒙古国超过四分之三的土地都退化了,沙漠化还在一个劲往草原上爬。以前牧民赶着牛羊转场,走几天总能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现在走得越来越远,草却越来越少。 这事儿不光是天灾,也有人为的原因,草原上的牛羊从90年代的2000万头涨到现在的7000万头,草场早就不堪重负了。 挖矿虽然能换点钱,可对环境的破坏太大了,就说那个奥尤陶勒盖铜矿,一年用的水抵得上好几个牧民定居点一辈子的用量。本来就干旱的地方,地下水被这么抽,周围的草原都枯死了。 矿场周围的沙子也越来越多,一刮风就漫天黄沙,有时候连乌兰巴托都被埋在沙尘里,这些沙子可不管国界,经常刮到中国这边来,搞得中蒙两国都得联手治沙。 蒙古国夹在中俄两个大国中间,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他们一直想找些“第三邻国”来帮忙,美国、日本、印度这些国家都接触过。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一口锅支在地上,光靠两块石头撑不住,得有第三个支点。 可真要找这个支点哪那么容易?那些所谓的“第三邻国”要么就是口头支援,真金白银没见多少;要么就是提各种条件,根本不是真心帮忙。 其实蒙古国经济上离不了中俄,中国又是买他们矿产品的大客户,又是供应日用品的主要来源。可基础设施太差了,从矿场到边境口岸的路坑坑洼洼,运点煤都得颠半天,成本高得吓人。冬天更麻烦,大雪一封路,啥都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矿石堆在那儿。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苦,冬天取暖的煤都得精打细算,不少人家到了晚上就点个小炉子,一家人裹着被子看电视。年轻人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要么挤在乌兰巴托的棚户区,要么就想办法出国打工。可出去了也不容易,语言不通,技能不够,能找到的活儿大多是苦力。 现在最要命的是外债压力,为了搞矿业开发,前几年借了不少钱,现在到了该还的时候了。可手里没钱怎么办?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利息越滚越高。有专家算过,他们的外债快赶上全年的GDP了,这就好比一个人欠的钱比一年挣的还多,想想都头大。 天气也越来越反常,夏天更热了,雨水更少了,冬天的暴风雪却越来越凶,牧民们说,现在养牛羊全看老天爷脸色,一场白灾下来,半群羊都可能冻死。草原上的水井越打越深,以前挖个几米就能见水,现在几十米下去还没动静。 国际社会要是再不出手帮一把,这日子真要过不下去了,不是说要施舍多少,至少得帮着想想办法。比如把基础设施搞上去,让矿产品能运出去;帮着发展点别的产业,别光靠挖矿;再就是一起把沙漠化治住,不然再过几年,连放牧的地方都没了。 蒙古国的风沙可不认国界,吹到中国,吹到俄罗斯,大家都得跟着遭殃,现在中蒙已经开始合作治沙了,中国专家在蒙古国建的固沙示范区效果还不错,要是能推广开来就好了。可这需要钱,需要技术,更需要长期坚持。 说到底,蒙古国的困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要是国际社会不管不问,这地方真可能越来越乱。到时候不光是经济问题,还可能引发环境灾难、社会动荡,周边国家都得跟着操心。沙子不会看国界,麻烦也一样。现在出手帮一把,总比将来花更大的代价收拾烂摊子强。
女性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呢?
【1评论】【2点赞】
★草上飞☆♥
穷就对了
列那狐
在蒙古国反华是政治正确。穷死的也是蠢死的。
Li Gang1818
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