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家长群里最热闹的话题,就是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 有人说一个月1500元足够,有人喊着2500元在广州都紧巴巴。 其实用自己年轻时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孩子,本身就是错的。 现在的大学开销,早就不只是食堂饭票和买两本教辅书那么简单了。吃饭日用占大头,这只是基础生存。真正花钱的地方,是看不见的社交圈子,同学聚餐、社团活动、谈个恋爱,哪样不要钱?还有考驾照、买新手机,这些都成了大学生的“刚需”消费。 地域差异更是天壤之别。在北京上海一个月花三千可能还得省着点,放到小城市,一千五就能过得挺滋润。消费水平完全是两个世界,拿一个标准去套全国,根本不现实。 纠结给1500还是2500,意义不大。关键是很多家长没搞明白,给钱不是目的,教会孩子怎么花钱、怎么挣钱才是大学的第一课。钱给得再多,不懂规划也是个无底洞。 让孩子自己去兼职、去拿奖学金,体验一下赚钱的不易,比家长在手机上多转一千块钱有用得多。 自己挣来的钱,花起来才会心疼,才知道什么叫量入为出。
这年头,没有好牌照,都不敢进家长群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