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悲剧了!湖北武汉,一大妈因家人买了很多饮料,便将饮料当成水喝,每天最低为3瓶,结果一段时间后,视线突然变得模糊,体重还下降很快,随后又有腹痛、腹泻等,家人急忙送她去医院检查,不料,却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 谁能想到,每天喝几瓶贴着“无糖”标签的饮料,会把67岁的武汉阿姨送进医院? 自打退休后,阿姨就很少出门,大多数时间要么窝在床上刷手机,要么坐在桌边打电子麻将,活动量少得可怜。 两个月前,儿子想着让她解渴方便,就买了一大批无糖饮料囤在家里,没成想阿姨从此就把饮料当起了白开水,一天最少也得喝上3瓶,家里的热水壶反倒落了灰。 喝了没多久,阿姨就觉得眼睛越来越模糊,看东西总像蒙了层雾,体重也没缘由地往下掉。 起初她没当回事,以为是年纪大了视力变差,直到后来肚子开始疼,还连着几天腹泻,浑身没力气,家人才慌了神,赶紧送她去医院。 一检查,血糖数值直接飙到了警戒线以上,最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 这可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稍有耽误就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仔细询问了阿姨的生活习惯,才找到问题的关键:她本身因为长期不运动,体重早就超标,胰岛功能也悄悄减退了,只是平时没明显症状,一直没被发现。 而那些她天天喝的“无糖”饮料,根本不是真的“无害”,里面含有的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看似没加蔗糖,却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节奏。 对阿姨来说,本就脆弱的代谢系统,再被这些甜味剂“添把火”,自然就扛不住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阿姨除了糖尿病酮症,还合并了泌尿感染和低钾血症。 高血糖的环境特别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而电解质紊乱又让她浑身乏力、心慌,不得不紧急补钾治疗。 后续治疗时,阿姨因为没彻底停掉无糖饮料,血糖控制得一直不好,病情还出现了反复。 其实,像阿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公园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年轻妈妈给孩子揣着保温杯装温水,可旁边几位奶奶,孩子说渴了,直接就领着去买饮料; 办公室里,不少中年大姐总爱点奶茶,反而年轻女孩更注意控制,很少喝甜饮料。 更常见的是,很多退休老人晚上刷手机能到凌晨,有位同事就吐槽过,她半夜起床上厕所,还能听见婆婆在房间里刷手机的声音,到了早上,婆婆总因为睡不够起不来。 长时间盯着手机,不仅熬坏了睡眠,还让视力越来越差,有的老人甚至查出了颈椎劳损,这些看似小事的习惯,都在悄悄透支健康。 说到底,不少老人退休后社交少了,白天没人说话,晚上孩子又忙,手机就成了主要的消遣,刷视频、打麻将,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社区里适合老人活动的地方不多,出门也没什么可做,索性就宅在家里,一边刷手机一边喝饮料,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想要避开这些健康坑,其实也不难。 平时渴了,首选还是白开水或者淡茶,别总想着靠饮料解渴。 买饮品的时候,多看看成分表,别被“0蔗糖”“0卡”的标签骗了,有些饮料里可能藏着果葡糖浆之类的隐形糖。 饮食上多吃点粗粮和蔬菜,控制好糖和脂肪的摄入,每天抽点时间出门走走路,哪怕只是在小区里转两圈,也比一直宅在家里强。 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是出现喝水多、上厕所多、视力模糊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去医院查血糖,早发现早控制,才能避免病情加重。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根本,别让图方便、图口感的小习惯,最后变成影响健康的大问题。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九派健康2025年09月15日关于《67岁阿姨将无糖饮料当水喝,两个月后查出糖尿病酮症》的报道
💔杭州52岁女子散步踩中废弃氢氟酸,6天后不幸离世!事发地竟无任何警示标志
【10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