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闻有非洲留学生公然宣称,在华留学期间即便多门考试挂科,仍能稳拿全额奖学金。虽无法证实其言论真伪,亦不知具体院校与专业,但这番炫耀本身已足够刺耳。
对于寒窗苦读十余载的本土学子而言,这样的消息无异于当头一棒。有人凌晨五点起床背单词,有人为省教材费手抄整本笔记,最终却可能因万元学费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他们或许正默默修改志愿,在理想与现实间艰难妥协。
而某些国际学生拿着远超普通家庭年收入的补助,无需通过严格考核就能享受顶尖教育资源。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特殊待遇形成的隐形双轨制:一边是竞争激烈的独木桥,一边是铺设好的红毯。当教育公平的天平发生倾斜,不仅打击着千万学子的积极性,更在无形中埋下社会认知裂痕的种子。
这样的现状是否合理?现有政策是否存在优化空间?这些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