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9-16 19:59:59

1953年,蒋介石得知戴笠的儿子戴藏宜被枪毙,当即命令毛人凤把戴的后人接到台湾。蒋介石接见了母子三人,照片上右一为戴笠儿媳郑锡英,左一为戴笠长孙戴以宽,蒋介石前面站着的是戴笠小孙子戴以昶,看似慈祥的照片上,背后却另有深意! 戴笠,在民国可是个狠角色。他原名戴春风,自己觉得土,找了个算命先生,说他五行缺水,这才改名“笠”,字“雨农”,盼着能呼风唤雨。你别说,这名字还真没白改,他后来确实成了蒋介石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掌管着庞大的军统特务组织,让无数人闻风丧胆。 蒋介石对戴笠的倚重,那是不加掩饰的。抗战时期,戴笠手下的军统,上天入地,锄奸、搞情报,干了不少让日本人头疼的事。连美国人都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老蒋甚至说过:“要是没有雨农,我早就死了。”这话有几分真心,几分客套,不好说,但戴笠在蒋介石心里的分量,可见一斑。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46年,戴笠乘坐的专机在南京岱山坠毁,一代“特工之王”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他一死,偌大的军统群龙无首,内部斗得一塌糊涂。最后,毛人凤捡了个大便宜,接管了保密局。可谁都知道,毛人凤在老蒋心里的地位,比戴笠差了十万八千里。 戴笠一死,他留在大陆的家人,日子立马就不好过了。 尤其是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戴藏宜。 戴笠这辈子,心狠手辣,六亲不认,唯独对这个独子戴藏宜,是又爱又恨。戴藏宜从小被惯坏了,仗着老爹的权势横行乡里,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整个一江山县的“活阎王”。戴笠不是没管过,把他送进黄埔军校,想让他学点好,结果戴藏宜把军校当成了游乐场,没几天就因为胡作非为被开了。 戴笠气得把他关禁闭,可骂归骂,打归打,回头还是给他安排了个京沪杭铁路警备处的处长。这下好了,戴藏-宜更是无法无天。他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强占了当地小学女教师王月英。 这还不算,他还把自己老爹的“家训”记得牢牢的——“要做大丈夫,心要狠,手要辣”。 1941年,戴藏宜为了夺回当年戴笠写给共产党叛徒华春荣的一张“悔过书”,竟然带着特务冲进华家,将手无寸铁的华春荣一家残忍杀害,连几岁的孩子都没放过。这案子当时就被压了下来,可血债终究是要还的。 戴笠死后,戴藏宜失去了最大的靠山。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山县,他自知罪孽深重,带着家眷躲进了深山。可他哪里是过苦日子的料,没多久就受不了,想跑去台湾。结果在福建被解放军逮了个正着。人民政府一查他的底,桩桩件件都是血案,尤其是杀害华春荣一家的罪行,铁证如山。1951年,戴藏宜被执行枪决,算是恶有恶报。 戴藏宜被枪毙,他的妻子郑锡英和五个孩子顿时成了“黑五类”。家产被没收,郑锡英一个弱女子,拖着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实在没办法,她把两个女儿托付给了在戴家做了十几年保姆的汤好珠,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跑到上海讨生活。 在上海,郑锡英租了个小破屋,靠给人家洗衣做饭挣点辛苦钱,拉扯着三个儿子。眼看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她想到了戴笠生前的护士长范娟理。范娟理当时在上海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人也仗义,听了郑锡英的遭遇,二话不说就伸出了援手,帮她找了工作,这才让母子几人没饿死街头。 这事儿过了两年,传到了台湾蒋介石的耳朵里。老蒋听完,立马把毛人凤叫来,下了一道死命令:派人去大陆,把戴笠的后人接过来,一个都不能少! 毛人凤哪敢怠慢,派心腹特务王时旭潜入上海,找到了潜伏特务黄福源。这黄福源也是个老油条,知道这事难办,狮子大开口要了一大笔经费。钱到手后,他买通了上海户籍警陆秉章,给郑锡英母子办了去香港的通行证。为了掩人耳目,还给郑锡英改名叫沈凤英,给小儿子戴以宏也改了名。 谁知忙中出错,戴以宏的户籍出了点问题,没走成。最后,只有郑锡英带着大儿子戴以宽和二儿子戴以昶到了香港,再由王时旭转送到台湾。 毛人凤带着母子三人去见蒋介石,本想邀功,结果老蒋一看,脸就沉下来了:“怎么只来了三个?剩下的人呢?”毛人凤吓得一身冷汗,赶紧解释。蒋介石嘴上没多说,但心里那份不满,谁都看得出来。 蒋介石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地接戴笠的家人?真的是念及旧情吗? 这背后,全是算计。 是为了收买人心,作秀给还活着的特务们看。 第二,是为了敲打毛人凤。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怕戴笠的后人被共产党“利用”。 所以,蒋介石笑得再“慈祥”,也掩盖不了背后那股子政治的寒意。郑锡英和孩子们,不过是他棋盘上的一颗子,用来安抚旧部、敲打新贵、消除隐患罢了。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