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判了!海底捞“撒尿男孩”判赔220万,网友:无知不是免责权 今年2月24

九九随写 2025-09-15 21:58:40

终于判了!海底捞“撒尿男孩”判赔220万,网友:无知不是免责权 今年2月24日凌晨,上海外滩一家海底捞包间里发生的荒唐一幕,终于在9月12日尘埃落定。两名17岁少年唐某、吴某酒后站上餐桌,对着沸腾的火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随后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引发全网震怒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两人及其父母在指定报刊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海底捞餐具损耗、消毒费用、经营损失及维权开支共计220万元。这一判决让网友直呼“大快人心”,更引发全社会对未成年人行为边界、家庭教育责任的深刻反思。 当晚,两名少年在包间内的举动堪称突破人类文明底线:他们借着酒劲轮番站上餐桌,在滚烫的火锅里小便时,脸上竟带着戏谑的笑容。更恶劣的是,吴某三天后将视频发布到朋友圈,刻意制造传播效应 。这段时长不足10秒的视频,像一颗舆论炸弹瞬间引爆网络,海底捞火锅小便事件话题阅读量超10亿,无数网友表示“生理性不适”“再也不敢吃火锅”。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海底捞不得不采取雷霆手段止损:涉事门店所有餐具、食材全部销毁,全店进行72小时深度消毒;对事件发生后至消毒完成期间的4109单顾客全额退款,并追加10倍现金补偿,仅这一项就支出超2000万元 。尽管海底捞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损失,但品牌形象遭受的重创难以估量——股价暴跌、客流量锐减,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千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两名少年的行为已构成双重侵权:一是故意污染餐饮环境,导致海底捞被迫更换价值13万元的餐具并支付高额消毒费用,构成财产侵权;二是视频传播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导致门店停业整顿、顾客流失,造成200万元经营损失及商誉损害,构成名誉侵权。尤为关键的是,两人在拍摄视频时已清醒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却仍通过社交平台主动传播,主观恶意明显 。 值得关注的是,法院明确否定了“未成年人免责”的侥幸心理。根据《民法典》第1188条,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即便两人有个人财产,也需先从其财产中支付赔偿,不足部分由父母补足。这一判决打破了“孩子小不懂事”的借口,传递出“家长不管教,法律来买单”的鲜明信号。正如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律师指出,2026年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后,类似行为将面临更严厉的惩 220万元的赔偿金额看似惊人,实则是对破坏公序良俗行为的精准定价。法院特别指出,海底捞全店换餐具、整店消毒的举措“未超过必要限度”,对消费者的全额退款也是恢复商誉的合理手段,这些损失与侵权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反观海底捞提出的“退一赔十”诉求,因属于企业自主商业决策,超出法律支持范围而未获认可 ,这一判决既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也厘清了商业补偿与法律责任的界限。 此案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家庭教育的缺失。案发后,涉事家长竟声称“孩子穿的是假GUCCI鞋”“家庭靠卖菜为生”,试图博取同情。但法院用220万元的赔偿账单敲响警钟: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义务,绝不仅限于物质供给,更需培养其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正如光明网评论指出,家长若纵容孩子践踏底线,终将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 。 这场闹剧折射出网络时代的特殊困境:短视频传播的即时性,让个体行为的破坏力呈几何级放大。两名少年或许以为“恶作剧”能博眼球,却不知一条视频足以摧毁一家企业的信誉,更在青少年群体中种下“无底线博出位”的毒种 。网友的愤怒不仅针对行为本身,更在于他们对公共秩序的藐视——当公共场所的文明底线被肆意践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判决公布后,“无知不是免责权”成为热评关键词。有网友算了笔账:220万元相当于普通家庭数十年的收入,这泡尿浇醒的不仅是涉事家庭,更是所有心存侥幸的人。正如法律专家所言,此案的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它向全社会宣告,任何挑战法律与道德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任何试图以“未成年”为挡箭牌的人,都终将被法律的利剑刺穿伪装。 这起案件或许不会是最后一起,但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企业看到法律对营商环境的保护,更让整个社会明白——文明社会容不得“撒野”,规则底线碰不得分毫。正如网友在评论区写下的:“今天你对熊孩子的纵容,明天社会会用更残酷的方式教他做人。”这场天价赔偿的教训,值得所有人深思。 各位读者们,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讨论

0 阅读:19
九九随写

九九随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