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王近山在弥留之际,特意叮嘱身边的儿女,他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们的母亲,至死都不想再见她,葬礼也不允许她参加! 1915年,湖北红安的一个贫苦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取名王近山,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善待他。 八岁那年,小近山就被送去地主家放牛,那时候的他,个子小小的,站在牛背上都不及大人的肩膀高,十三岁时,他跟着父亲一起给地主做长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到星星挂满天空才能休息。 少年的愤怒在十五岁那年找到了出口,1930年,红军来到了他的村子,他毫不犹豫地参了军,从此,这个放牛娃踏上了一条彻底改变他命运的道路。 1934年冬天的鹰背嘴战役中,王近山率领28团面对的是数量足足比自己多十倍的川军精锐,战士们的子弹所剩无几,敌人的炮火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王近山没有退缩,他亲自架起机枪,手指死死扣住扳机,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冲上来,一次、两次、三次...足足二十多次冲锋都被他们打退。 战斗结束时,王近山的双手因长时间握枪已经僵硬得无法伸展,嗓子也喊哑,但他们,赢了,这一仗,让"王疯子"的名号传遍了整个红军。 二十岁,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大多还在学校里读书,而王近山已经是红军最年轻的师长,他指挥作战有一套自己的风格: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937年的一个夏夜,情报显示日军二十师团的一支部队将经过山西某村,王近山带着部队埋伏在村口的山坡上,整整等了一天一夜。 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王近山一声令下,密集的火力瞬间笼罩了敌人。这场战斗,他们歼灭了300多名日军,自己却几乎没有损失,日军从此对这支神出鬼没的队伍闻风丧胆。 1937年,因伤住院的王近山遇见了护士韩岫岩,那时的韩岫岩,才十七岁,扎着两条小辫子,脸上总是带着温柔的笑容,每天给王近山换药时,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这位伤员。 就这样,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相爱,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王近山骑着战马来迎亲,把韩岫岩拉上马背,在战友们的欢呼声中奔向新家。 婚后的生活并不容易,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韩岫岩跟着部队四处奔波,住过山洞,睡过草堆,吃过树皮,有一次,因为条件太差,她流产了,失去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战争的残酷,韩岫岩不仅是王近山的妻子,更是他坚强的后盾。 然而,和平年代到来后,这对夫妻的感情却出现了裂痕,朝鲜战争期间,王近山的司机朱铁民曾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 战争结束后,朱铁民的妻子不幸去世,留下他一人带着孩子,王近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将自己刚出生的小女儿王媛媛送给朱铁民抚养,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韩岫岩却无法接受,她抱着孩子,泪水打湿了衣襟,这件事在夫妻间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从此,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感情也渐渐变得疏远。 1949年后,王近山认识了韩岫岩的妹妹韩琦兰,与姐姐不同,韩琦兰活泼开朗,充满朝气,两人相处时,王近山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愉悦。 感情的事,最怕的就是比较,渐渐地,王近山对韩琦兰产生了超越姐妹情谊的感情。 当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王近山谈话劝解,但王近山却怎么也不听,1964年,组织对王近山做出了严厉处分:开除党籍,降为大校,调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 离婚后的韩岫岩,一个人带着八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她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几乎没有一刻休息的时间。 1978年,王近山病重住院。韩岫岩听说后,带着精心准备的补品前去探望,却被警卫员拦在了门外。 5月10日,王近山去世,追悼会上,韩岫岩再次被拦在了门外,她站在门口,泪如雨下,但始终未能踏进灵堂一步,那个曾经与她共同度过战火岁月的男人,带着对她的拒绝离开了人世。 2007年清明节,83岁的韩岫岩去世后,在子女们的努力下,她的骨灰终于被安放在了王近山墓旁。 青松翠柏间,两块墓碑静静相依,仿佛诉说着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恨情长,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在生时无法和解的两颗心,在死后终于找到了彼此。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