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与小姨子发生情感纠葛,最终离婚的王近山,在被撤职后去到农场生活,重返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1:38:49

1965年,与小姨子发生情感纠葛,最终离婚的王近山,在被撤职后去到农场生活,重返军营后却还是不愿与前妻相见,那么这两人之间究竟有何恩怨,竟会如此决绝? 战场上的英雄王近山,在情场上却成了最大的败将。这个曾经为保护妻子设计”花轿”的铁汉,为何会对结发妻子如此绝情?1938年,王近山在神头岭战斗中负伤,住进了129师医院。护士韩岫岩成了他的看护,两人一见钟情。出院后没几天,王近山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医院,把正在工作的韩岫岩拉上马就走,成了军中佳话。韩岫岩原名叫韩秀兰,就因为王近山的名字里有个”山”字,她便把名字改成了韩岫岩,这份爱意可见一斑。 战争年代,两人感情深厚。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和当军医的韩岫岩几乎形影不离。有一次韩岫岩从山上滚下来流产了,王近山心痛极了,为她设计了一辆骡子拉着的平板车,四周搭起棉布帘子,像农村娶亲用的大花轿。刘伯承元帅在路上碰到了这辆”大花轿”,韩岫岩跳下车敬军礼说”刘司令好!“,刘司令挥挥手说”走吧,走吧”。 但和平时期,两人的矛盾开始显现。离开战场后,王近山少了英雄的光环,韩岫岩觉得他”不太懂人情世故”,而王近山则觉得韩岫岩”管他太多”。两个人的性格都特别强硬,谁都不肯服输,家中争吵不断。 真正的导火索是送女儿事件。1953年初冬,韩岫岩生下第六个孩子王援援。这个孩子长得很像韩岫岩夭折的大女儿苏红,韩岫岩格外珍惜。但王近山为了报答在朝鲜战场救过自己命的司机朱铁民,答应把女儿送给他。韩岫岩坚决反对:“谁让你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啦?她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但王近山是个一诺千金的人,在女儿两岁时还是把她送给了朱铁民。 这件事彻底激怒了韩岫岩。她发誓再也不给王近山生孩子了,又是服麝香又是用麝香避孕。两人针锋相对,架越吵越厉害,王近山脾气一上来就在家里”噼里啪啦”地摔东西。 更糟糕的是跳舞问题。王近山喜欢跳交谊舞,但因为战争中受伤,两条腿长短差了5公分。韩岫岩原来是他最好的舞伴,但闹矛盾后就不陪他跳了,还越来越厌恶他跳舞,说”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不出毛病才怪呢”。韩岫岩甚至讽刺王近山:“别看他腿瘸,一跳舞就不瘸了”。 韩岫岩想了个”好办法”:把刚大学毕业的妹妹韩秀荣接到家来,让她陪王近山跳舞。此时的韩秀荣正值情窦初开,对王近山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崇拜得不行。王近山也需要一个倾诉对象,阳光开朗的韩秀荣完美地充当了这个角色。两人一起跳舞,回家也谈笑风生,这在韩岫岩眼中格外扎眼。 韩岫岩个性极强,不可能对丈夫和妹妹的”背叛”一忍再忍,终于向组织递交了声讨”陈世美”的状纸,请求组织解决丈夫的”作风问题”。王近山也一不做二不休,向组织递交了离婚申请。当时正值中央管制高级干部离婚另觅娇妻的现象,王近山的事被作为典型严肃处理。邓小平苦口婆心相劝无效,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做工作也没用。王近山说:“我明人不做暗事,离婚我铁定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1964年,王近山从开国中将降为大校,撤职转业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就连韩岫岩都傻眼了。而她的妹妹韩秀荣,不得不去了偏远的边疆。为照顾王近山的生活,原在他家做勤务员的黄慎荣毅然跟着王近山来到了黄泛区,两人结为患难夫妻,在农场共同度过了近五年时光。 王近山在农场分管园艺,每天早晨步行到果园。他习惯戴军帽、扣风纪扣,腰杆挺得笔直,虽然走路不便,但依旧保持着军人姿态。一次职工大会上,台下有人对他指指点点,王近山站起来大声说:“你们要看王近山吗?王近山就是我,我就是王近山。”会场顿时安静,职工们赞叹将军的爽快。 1969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向毛主席求情,王近山得以复出,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但王近山对前妻的态度异常决绝。一次,趁着王近山在南京军区大礼堂观看演出,韩岫岩提出见面,但王近山听到前妻要见面,先是一怔,然后掉头而去。回家后心脏病发作,他对女儿说:“幸好今天没去,否则我一定会昏过去”。 其实在王近山内心深处,虽然韩岫岩深深伤害过他,但他对韩岫岩刻骨铭心的爱却一直不曾淡去。有一天,王近山忽然冲着妻子黄慎荣大叫一声:“韩岫岩……”这一声忘情的呼喊,把大家都惊呆了。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病逝。韩岫岩想参加追悼会,却被告知遵照王近山的遗愿不许她参加。韩岫岩十分后悔,晚年虽然儿孙绕膝,但始终放不下王近山。 2007年,韩岫岩去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去了!”党组织将韩岫岩的骨灰放在八宝山公墓,巧合的是她正好挨着王近山的骨灰堂。 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因为性格都太强势,又遇上送女儿和小姨子的事情,矛盾不断升级,谁都不肯让步,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韩岫岩本想通过举报给丈夫施压,没想到弄巧成拙真的离了婚。而王近山觉得妻子伤了他的自尊,从此决绝不见。两人都太倔强,都不肯主动低头,错过了和解的机会。

0 阅读: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