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12 12:38:26

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你听过16岁能做什么吗?今天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正忙着备考中考,捧着手机打游戏,但回到1938年的台儿庄,一个叫韦容松的广西少年,却用四颗手榴弹改写了六名日军特工的命运。 韦容松的故事,是从一个谎言开始的。1937年,15岁的他看到日寇铁蹄践踏国土,偷偷留下一封信,连夜离家出走。 徒步一百多公里到南宁招兵处时,招兵官看他瘦小拒绝接收。这孩子眼泪唰地下来,硬说自己是个“能写会算的孤儿”。部队正缺识字的人才,这才破格录取了他。 他以为参军就能上前线杀敌,结果被分去当后勤兵。同年淞沪会战爆发,他跟着六万桂军子弟奔赴上海。每人只发六双草鞋,走了两个多月到达战场时,草鞋全磨没了。 战场成了血肉磨坊,桂军三天就伤亡三四万人,十个旅长战死九个。后勤兵也得顶上火线,韦容松亲眼看到老兵被炮弹掀飞。 最揪心的是白刃战,照顾他的同乡老哥被两个日军扑倒,刺刀都快扎进胸口。情急之下,他抡起未拉弦的手榴弹当铁锤,狠狠砸碎一个日军的脑袋。 淞沪会战后,六万广西兵只剩几千人。但韦容松没被吓退,反而缠着长官要调到战斗班。1938年春,他被调入桂军精锐第48军,参加台儿庄战役。 大战前夕,指挥部和一个外围阵地突然失联。班长派韦容松去查看,他顺着泥巴路爬上山坡,借微光看到满地桂军尸体—身上全是刺刀和近距离枪伤。 尸体还有余温,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日军特工队干的偷袭。顺着痕迹跟踪到山谷,他发现六个人穿着国军军装围坐火堆,却说着日语,脖子上系白毛巾,腰挂日式手雷,枪是三八大盖。 离火堆仅二十多步,他摸遍全身只有一杆老旧步枪和四颗手榴弹。回去报告?等大部队赶来敌人早没影了。 想起淞沪战场上为护他被捅死的老班长,想起离家时父亲塞的纸条“倭寇除尽日,我儿还家时”,他咬牙决定:必须在这里解决他们。 趴在草丛里苦等几小时,云遮月光时,五人睡熟,连放哨的也靠树打盹。他用牙咬开手榴弹盖,趴着一口气拉开四颗拉环,憋足劲扔向火堆。 连续爆炸掀翻山谷,硝烟散后只剩血肉模糊的日军。唯一幸存者挣扎拿枪,他上前补了一枪。全程不到十分钟。 天亮前,他扛着缴获的两支三八大盖回营。连长听他三言两语讲完,直接从床上跳起来。这事传开后,大家叫他“狼崽子”。他刚过完16岁生日,被火线提拔为班长。 可命运没给他太多时间,四个月后武汉会战,部队转移途中遭日军飞机轰炸。作为班长,他猛推开身旁的新战友,自己却被弹片击中。 战友整理遗物时,从他血浸透的口袋里掏出半块发霉干粮和那张家书。他没能等到倭寇除尽那天回家,生命定格在16岁。 今天台儿庄战役纪念馆里,韦容松的肖像旁安静摆着六枚子弹壳,每枚代表那晚他干掉的一个敌人。 当年这些少年,用瘦弱肩膀扛起民族存亡。他们不是天生英雄,只是在山河破碎时,做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2023年清明特别报道《血色青春:抗战中的少年英雄》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