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刚子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要说教师节,先得敲黑板:
小编标题党啦!!!
“古代没有全国法定教师节!”
但“尊师”这件事,他们比我们还认真~
1️⃣ 国家篇·祭孔=“最高规格”
从汉到清,每年春秋二仲月的“释奠礼”是雷打不动的国家大典。皇帝(或地方长官)率百官进孔庙、上香、献爵,太学、府学老师也能蹭到站位,相当于官方给教育界集体“打call”。不过注意:这是尊孔,不是给所有老师过节。
2️⃣ 职场篇·“评职称”偶尔有
唐宋起,对教官考核优异者可升官、赐帛;清代山长若课士有方,确实能擢为八品学录。但属于“随机掉落”,一年未必摊上一回,。
3️⃣ 学生篇·见面礼“硬通货”
孔子时代已收“束脩”——十条腊肉。明清换成交“脩金”(银两),富贵弟子还会再送节令瓜果、文具,相当于今天的“学费+心意礼包”。
4️⃣ 文艺篇·“精神红包”
明清学子流行把谢师话写进诗、刻成匾,真手写贺卡。
5️⃣ 日常篇·三节两寿
民间私塾里,端午、中秋、春节及老师生日、孔子生日,学生常上门“问安+送礼”,这才是“古代版教师节仪式感”的真正来源——私仪,非法定。
所以,无论腊肉、银两还是诗词,古人都在用郑重方式说同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今天的一束花、一张贺卡,不过是把千年传统换了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