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埃及等全球文字看中文的优越性(4):古埃及启发的全球字母化运动,为何中文不跟
前文论述了古埃及从几百个象形字符,发展成字母化的原理。
上古人类搞的几百个象形字符同时具备形和声两个属性。其中发单音的“音节符号”,发展相当长时间后,数量能覆盖语言的全部发音,就能记录语言了。一些词语,就不再发明象形符去表示,而是直接写出几个音节符号组合用发音来代表,例如法老的名字。这是效率很高的扩展语言的办法,代表了文字体系成熟。这种搞出来的文字体系,叫“音节文字”。注意,它还不是字母文字体系。一是里面还有不少象形符,混着用;再一个,不少符号有相同的音节发音。
图为商博良破译两个法老名,左上是外来法老,希腊人Ptolemy。商博良用这些字母去对应古埃及符号,得出了下面字母表中的十几个字母对应关系,但是不是希腊征服者强迫搞的?第二个法老名商博良真正大突破了,从字母对应看,后面两个字是S,前面是太阳符号发音Ra,中间像是字母M,合起来就是RMSS,这对应古埃及最强原生法老拉美西斯。商博良确认,古埃及人自发用字母记法老之名(以及其它很多事),象形转字母了。
古埃及文字不断在演化,破译并不容易。如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24个音节符号已全部出现,王名“纳尔迈”就是用音节符Nar-Mer表述,但仍是以象形符为主的文字体系,没字母表。后面音节文字越来越多,到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已有24个“单音象形符”单列出来,作为拼写工具箱。到公元1200年的时候,埃及24个字母表完全成形,有顺序、发音、形体,有教学,是标准的字母表了。
注意,这就是全世界90%字母表的起源,所以英文字母能对应古埃及字母,字母思维能破译古埃及文字。但是,古埃及这些字母“象形习气浓厚”,后世学者们上千年都没想到是字母文字。
事情的关键,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1世纪,对古埃及字母表进行了借鉴、改良,做出经典的22字母表,之后进行了大扩散。古埃及字母借此扩散到了全世界。腓尼基人也学了苏美尔楔形文字,太怪了没参考,楔形文字最终死亡,自己有字母表但没人借鉴。
腓尼基人在地中海航海到处做生意,最有名是的重创罗马的汉尼拔。腓尼基人历史性文化贡献就是制作了字母表,向多地扩散传播。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表有22个字母,全是辅音。参考了古埃及符号、原始西奈铭文,笔画简单。这是字形上的简化,但更大的意义是文字体系的大变革。
腓尼基人的大创新是,字母表以外的符号,全都不要!体系大大简化。这些字母不再有象形符属性,直接对应口语发音。另一个关键变革是,全部从右到左书写,古埃及复杂的书写次序废弃。相比之下,古埃及文字体系太复杂了。腓尼基人统治的黎凡特地区识字率可能高达15-20%,是同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识字率的10倍。
腓尼基字母发明出来后,显示了巨大威力,横扫全球,传遍东西方世界!
腓尼基字母向东传入阿拉米人居住区,形成了阿拉米字母体系,演变出印度、阿拉伯、亚美尼亚等字母体系,印度又传到东南亚,藏文、蒙文也是,成为东方字母体系。腓尼基字母向西传到希腊,希腊人加入元音,希腊字母进一步发展成为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是欧洲多种文字起源。这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字母体系,除日文是汉字混杂自创的音节文字,韩国是自创的拼音字母。
只有汉字体系没受字母化的影响,大发展至今!汉字没有任何字母化!可以说,全球中文世界(加上日文中的汉字部分)构成了极为独特的文字体系。其余文字都是字母化的。
上古中国人积累甲骨文符号丰富到一定程度,为什么不按古埃及套路开始表音字母化?
这是中国上古历史特殊性决定的。一个语言学特征是,上古至今汉语都是单音节语言,字母化会造成同音过多。而多音节语言自然就适合字母化。
也许上古中国人琢磨过字母化,选20-30个符号来记录人说的话。但就会让一个发音符号,对应太多不同意思。如Yi这个发音,能对应好几十个意思,以后还发展到了100多个字。用20多个符号记录中国话,可读性极差。现在读汉语拼音,如不加音调,根本无法理解,加了音调也不一定行。
但是,东亚、东南亚全都是单音节语言(人种与语言起源相同),还有非洲、美洲部分地方也是,为何绝大部分都字母化了?马后炮地说,这有文化丰富性问题。汉语一个音对应的意思,在上古不是很多,后面不断丰富语言,才一音对应了几十个意思、发展出上百个字。而其它地区,一旦选择了字母化路线,就回不来了。语言走向歪掉了,被字母化限制了,不是一个音对应多种意思,而是搞出很多种音、语言没法向丰富的方向发展。
历史上,只有中文世界能够“不选择字母化”,而且坚持到底。这是真正的奇迹,正常来说全球应该是全部字母化的,但中文成为异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