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对付中国的方法,怎么跟三四十年前搞垮日本的那一套一模一样?如今他们计划已完成一大半,只要供应链彻底成型,美国根本不用动武,就能达成目标……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货横扫全球,美国坐不住了,1985年,美国拉上几个发达国家,逼着日本签了份《广场协议》,让日元一下子值钱了很多。 日本出口的东西变贵了,卖不出去了,然后美国又用301条款打压日本的高科技企业,比如东芝,最后,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被整垮了,经济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停滞。 看看现在,美国对中国干的事跟当年如出一辙:贸易战、科技战、芯片封锁、打压华为和TikTok,套路几乎一模一样。 美国政府施压企业转移供应链,推动与中国脱钩,2023 年墨西哥成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商品份额下降,科技上,美联合荷日限制出口高端芯片设备,组建“芯片四方联盟”封锁技术。 不过,中国和日本情况很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越来越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华为最新手机里的芯片,就是突破封锁自己造出来的。 中国正在推进“双循环”战略,简单说就是既要开拓国际市场,也要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同时在关键技术上加速自主研发,避免被人卡脖子。 美国对付中国的手段确实参考了当年打压日本的做法,但中国和日本完全不同,我们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内需规模让我们具备更强的抗压能力。 在科技领域,中国已在5G、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个行业取得领先地位,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封锁反而推动了我们自主创新的步伐。 当今国际环境已然沧海桑田,美国再难如往昔般轻松笼络盟友,与此同时,愈来愈多国家投身与中国合作,借“一带一路”等平台,我们的伙伴网络与贸易渠道正不断拓展。 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比当年的日本强得多,我们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资本流动的管理也更有效。 当然,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确实有一部分工厂搬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这说明美国的策略起到了一定效果,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同时继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让全球企业舍不得离开中国。 未来的竞争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开放的同时,确保自己的发展自主权,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这样才能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走出自己的路,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 历史总是相似的,但不会简单重复,中国的体量和实力决定了我们不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只要我们坚持走好自己的路,继续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媒披露: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一致认为:只有赶快解决中国,让中国老老实实坐在奴隶和佣
【324评论】【1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