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一男子从事婚庆行业,得知朋友表弟40岁还没媳妇,于是就给他介绍了个女子,当对方领证结婚后他上门要6000元谢媒礼,没想到新人竟说“我俩是网上刷视频认识的,跟你没关系”,网友:这过河拆桥的本事,真是开眼了![微风] 崔先生做婚庆工作之余也帮人说媒,朋友急着给40岁还没结婚的表弟找对象,他立马想起做红薯面条生意的离异女士,对方带着两个孩子,和做面点师的男方条件挺匹配。 崔先生特意安排两人见面,还跟朋友约定好,先交299元会员费,订婚给2999元,领证后再给2999元介绍费。 见面后过了五个月,男方那边一点消息都没有,崔先生以为这事黄了,又赶紧给男方介绍了另一个姑娘,对方也答应接触看看。 没成想8月25号那天,崔先生刷短视频时突然刷到男方和之前那个卖红薯面条的女士领结婚证的视频。 他赶紧发消息道贺,对方却没回,打电话也不接,这才意识到对方可能想赖账。 崔先生找到男方表姐打听住址,对方竟说“自己从没去过表弟家”,没法子他只好找记者一起去村里打听,总算联系上新人。 女方承认崔先生确实介绍过,但坚称当时没成,还删了联系方式,是三个月后在网上刷到彼此才重新认识的,跟崔先生没关系。 崔先生急得直跺脚:“没有我当初搭线,你们哪能知道对方是谁?”最后双方吵了半天,新人转了2000块钱才算完事。 这段经历发到网上,有网友表示:“这跟买东西试用完觉得好,就绕开店员找厂家买有啥区别?” 还有网友说:“我们这儿谢媒礼最少也得给个大红包,哪有白忙活的道理。” 但也有网友认为:“6000块确实不少,适当给点辛苦费差不多了。” 说真的,这事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诚信问题,老辈人讲“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媒人在传统里是积德的行当。 过去农村谢媒要送猪头,寓意“吉祥如意”,现在城里多给红包,但不管形式咋样,都是对中间人辛苦的认可。 崔先生前后忙活大半年,又是找人选又是安排见面,就算后来新人自己联系上,最初的缘分也是人家搭的桥。 法律上虽然没规定谢媒礼必须给多少,但这种口头约定的中介服务,只要促成了结果,就该按约定付费。 就像你请人找工作,人家帮你牵线面试,后来你自己联系上入职了,能说跟介绍人没关系吗? 新人说“网上重新认识”的说法也站不住脚,要是真没瞧上对方,咋会特意在网上关注?说白了就是想省这笔钱。 但反过来想,6000块确实不算少,或许一开始把费用谈得更灵活些,比如按成功程度分阶段付费,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缘分这东西很奇妙,但做人的信义更重要,不管是传统说媒还是现代相亲,中间人的付出都该被看见,就像老话说的“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根线要是断了诚信,再美的缘分也少了温度。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河南许昌,一男子和外甥合伙开台球厅,男子出资占大头,外甥出资占小头,双方约定有亲
【30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