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差异化创新开辟光伏发展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9-10 06:45:59

转自:中国改革报

国能锦界公司在陕西神木建设的神府百万千瓦光伏基地,规模化应用了隆基绿能BC二代技术Hi-MO9,装机容量达100兆瓦。(隆基绿能供图)

□郭兴

近日,A股中报季落下帷幕。不少光伏企业遭遇亏损,业绩阴云笼罩整个板块。不过,阴云之下也有积极信号。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半年报显示,公司同比大幅减亏26.61亿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37%和23%,基本面传递出逆转信号。

深入分析财报可知,隆基绿能业绩逆转与HPBC2.0组件的表现密切相关。上半年,其HPBC2.0组件出货量约4吉瓦,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坚定押注背接触(BC)电池的隆基绿能终于等来了先进技术的红利。那么,针对当下行业反内卷,隆基绿能的业绩逆转又带来什么启发?

破局:探寻反内卷差异化新路径

从不被看好、遭受质疑,到产品升级、业绩逆转,隆基绿能实现逆转的关键在于未雨绸缪,率先洞悉了内卷成因。隆基绿能董事长、总经理钟宝申表示,光伏陷入内卷的成因有三方面:一是供需严重失衡,当前光伏行业产能远超全球每年600吉瓦的装机需求。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铝背场(AL-BSF)、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Con)缺乏有效技术壁垒。三是国际贸易壁垒抬高,美、欧、印度等本土化浪潮加剧了光伏行业市场竞争。

受以上因素影响,国内很多光伏企业陷入低价竞争泥潭。不过,随着反内卷工作持续深入,有些企业已达成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共识。聚焦眼下,光伏行业要想实现价值竞争的转向,除了借助市场、政府力量驱逐劣币外,更要扶优扶强,鼓励企业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晶硅、钙钛矿叠层)的研发及量产。对隆基绿能而言,其押注BC的出发点就是价值竞争。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曾表示,BC产品正面没有遮挡,转换效率可以提高,发电能力随之得到提升。第三方机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例如,鉴衡认证的数据显示,在海南应用了BC二代技术的Hi-MO9组件,在户外正常发电量、局部遮挡发电量、立柱遮挡发电量等3个核心维度全面领先TOPCon组件,累计单千瓦发电增益分别高达0.75%、32.62%、11.34%,呈现出超强的综合发电能力。此外,在国内BC产品较TOPCon产品溢价9%~13%,在欧洲工商业场景和户用场景中,BC产品较TOPCon产品的溢价则分别为35%和114%。

从最新的半年报看,隆基绿能不仅打通了BC技术的差异化创新路径,更全面提升了BC产品的性能,占据了价值竞争的主动权。目前,HPBC2.0电池的量产良率超过了97%。此外,隆基绿能还表示随着BC产能的持续增加,每个季度BC产品的销售占比会显著提升,推动平均毛利率水平提高。今年第4季度,隆基绿能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毛利和费用持平。

显而易见,半年报传递的积极信号只是一个开始,隆基绿能不仅成为业内首批找到破除内卷路径的企业,更有望率先迈入发展的正循环。

重塑:鼓励创新提升标准门槛

回顾光伏发展历程,该行业本就是技术驱动型产业,技术路线争夺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没有创新引领,便没有行业的未来。

以TOPCon技术路线崛起为例,该技术站在了PERC技术的肩膀上。数据显示,TOPCon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8.7%,高于PERC电池的24.5%。同时,两者产线具有良好的兼容性,PERC产线可用较低成本升级为TOPCon产线。于是,TOP-Con取代PERC成了市场主流技术路线。

然而,技术发展无止境,TOPCon短短两年便耗尽了技术红利。当前,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头部企业的TOPCon电池量产效率已超过26%。部分厂商的效率更接近或超过27%。考虑到叠层电池技术成本高、钙钛矿材料衰减等问题,TOPCon当前也面临转化效率见顶的危机。

从竞争的角度看,TOPCon技术转化效率见顶,既对押注该技术的企业是利空,也不利于国内企业巩固领跑者地位,解决技术问题的唯一办法便是创新。眼下破局之道,既要有隆基绿能这样的创新型企业牵头创新,也要国家层面鼓励创新,扶优扶强,引导先进产能布局。钟宝申呼吁,根据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保护原创。针对电池片等下游环节,可通过提高准入标准的方式驱逐劣币,让提供更高质量、更优产品的企业优先发展。

目前来看,高效组件效率的分水岭是23.8%。现有产品中满足该门槛的除HP-BC2.0组件外,部分N型组件也可达标。最新消息显示,华电集团等央企已将23.8%设为招标的门槛。在隆基绿能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张海濛看来,招标方设置技术门槛有助于鼓励企业创新,推动行业驱逐劣币。若创新企业无法通过创新获取收益,整个行业便会失去创新乃至发展的活力。“隆基绿能不希望光伏从朝阳行业变为问题行业。”张海濛说。

正名:创新推动BC技术效率提升

除了创新破局,重塑面貌外,隆基绿能还用行动证明了创新引领、宽研窄投发展范式的意义。据了解,隆基绿能率先在行业内掀起“BC革命”的时间可追溯到2021年。彼时,面对同行“大干快上”建设TOPCon产线,隆基绿能选择押注创新,全力发展BC技术。从后续发展来看,到2023年上半年,隆基绿能便实现了HB-PC(高效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电池的量产。

成效为何如此突出?深入看,隆基绿能快速完成技术到产品转化的背后离不开创新引领、宽研窄投发展范式的积淀。据了解,在往期研发中,隆基绿能会兼顾多条技术路线,BC技术仅是其中之一。有了往期积淀的加持,隆基绿能不仅快速实现了BC产品的量产,还筑起了一道宽阔的专利护城河。截至今年6月底,隆基绿能已获得480项BC电池组件专利。此前,李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有企业要走BC这条路,大概率会撞上隆基绿能的专利墙。

从行业发展层面看,隆基绿能创新驱动、宽研窄投的发展范式,恰好是绝大多数同行当前所缺失的,尤其是那些依赖资本快速构建产业版图的新进参与者。隆基绿能可以通过创新推动BC技术效率提升,也可以通过创新推动BC产品降本。

关于未来发展,钟宝申表示,隆基绿能将坚持两个“领先”:一是产品领先,坚守科技“智”造,持续推进新技术研发量产。二是客户价值领先,坚持多场景融合,打造客户多场景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让客户获得更加便利的绿色电力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绿能创新引领、宽研窄投的发展范式不会变。未来,伴随着反内卷持续深入,隆基绿能的发展范式亦将启发同行。

0 阅读:186